本学期,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在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教科院和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意见,以学校第六轮主动发展规划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为核心,聚焦“提升内涵、提高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变革、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研训方向,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政策,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为我校高品质发展提供有力的智慧服务和学术保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完善“桥韵”课程体系 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2017年4月,我校《“桥韵”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获常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本学期,我校继续大力推进桥韵课程建设,桥韵课程主要包含“桥之引”衔接课程、“桥之墩”基础课程、“桥之梁”延展课程以及“桥之翼”综合课程。各教研组、备课组认真组织学习和研究各科新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努力把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实到新学期的课堂教学之中。促进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和音体美等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二、课堂教学精细管理 打造湖中“求实”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本学期,我们继续抓实抓细常规工作,重点做如下工作:
1、精心备课,构建高效高质课堂
本学期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凝聚全组智慧,每周至少一次进行研讨,融合“课例研究”进行深度备课,深入研究学情与教材,同时将“备作业”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对作业研制的研究。安排骨干教师聚焦核心素养示范教学,教师课堂教学做到“四环四思”“八度探究”。呈现“双减”新政下的学思融通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以生为本,充分准备,精心设计,训练到位,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努力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高效课堂。关注新入职教师,管理人员与结对师傅“推门听课”,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助力他们提升业务水平。
2、落实“五项”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出台睡眠、体质、读物、手机和作业管理管理规定,教务处细化“五项”管理要求,落实作业公示制度,作业质量评价制度。学校分管领导及教务处定期做好作业情况调控与反馈。各教研组集中开展了“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管理研讨会,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大家分享了好的作业设计与管理的经验,研讨了在作业设计与管理过程中的困惑。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努力提高作业实效。各科教师遵循“精选、先做、全批、反馈”作业原则,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安排随堂练习,即做即批,做好记录,提高作业实效;分层设计家庭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作业方式增加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机会,注重能力培养。
一学期以来,我们专门对各备课组备课的教学案及各人的个性化教案进行了检查,对各班级的学生作业进行了抽查。对检查情况逐一登记备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找相关人员沟通了解,促其整改,受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加强教师内部管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在有效校本研训的引领下,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团队配合默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深入学习、精准把握领会新课标的内核和主要变化,提升全体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力和实践力。引导教师继续认真学习集我市众多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智慧的《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丛书,切实加强课型研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新范式。
2、做好青蓝工程项目,师傅要经常关心徒弟的教育教学情况,及时帮助徒弟分析疑点、难点;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课后及时评析,共同研究改进方法;每周为徒弟上一节示范课;指导徒弟撰写论文。徒弟要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认真执行教学常规,主动向师傅请教;每周至少听两节课;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评比活动,力争获胜;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中我校青年教师取得优异成绩。万蓓老师获2022江苏省初中地理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钱凌云获区2022年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李悦鸥、王珊获2022年区初中语文教师解题比赛二等奖,王珊获2022年常州市初中语文首届讲题比赛二等奖,翟莹、钟毅获2022年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基本技能竞赛二等奖,谢舟萍获2022年武进区初中化学教师“讲题”能力比赛二等奖,王怡、周涛两位老师被评为武进区第九批学科带头人,周强、李燕平、莫晓丽、钱霞、钟毅、曾鸣六位老师被评为武进区第九批骨干教师。
3、积极做好湖塘教研协作片各成员学校的横向联系工作,促进校际交流,均衡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四、多样社团 提升延时服务水平
学校根据《双减》精神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目前我校已有社团20余项,如:飞翔篮球、快乐排球、绿茵小将、飞羽飘扬、银球飞舞、跑道驰骋、跆拳旋风、绳儿悠、毽儿跳、力量之美、黑白红黑、创新科技、约绘时光、笔情墨韵、哆唻咪、舞韵人生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风采的舞台。同学们在体育课程中收获锻炼的快乐;在艺术类课程中引吭高歌、陶冶性情;在科技类课程中领略科技与生活的奥秘;在学科类课程中学一方知识,爱一方国土。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学生成果喜人,陈雅馨获江苏省第二十一届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初中中文组)设区市级壹等奖,2022年常州市青少年船舰模型竞赛综合团体二等奖,其中宋平、王梓豪、张涵彬、张锦栋、郑智乾、朱思锦、朱奕程获一等奖,张锦栋、周睿获二等奖,王梓豪获三等奖,2022年武进区中学生排球比赛初中女子组团体第五名,2022年武进区中学生足球比赛初中男子组团体第四名,2022年武进区中学生篮球比赛初中男子组团体第七名,晏京获江苏省20届运动会青少年部“小巨人优苗”体能比赛项目综合全能第三名、“体育道德风尚奖”,王子杰获综合全能第六名,刘泽获全能B套第八名,张美华指导的刘安琪获武进区2022年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毛文娟指导的郭海晴获二等奖,贺一丹指导的薛湘岚获三等奖,顾萍等老师指导、张弈洲等学生参加的合奏《采茶舞曲》获2022年武进区“喜迎二十大 奏响新乐章”青少年器乐比赛特等奖,白雪指导的王乐涛、钱琳琳指导的朱思锦均获2022年武进区首届中小学生实验操作大赛初中组一等奖,白佳琦获2022年武进区中学生“三独”比赛古筝特等奖,柯欣获古筝一等奖;童彤获琵琶一等奖;毛艺禛获小提琴一等奖;吕松罡获钢琴一等奖,陈奕杰获、高逸轩获钢琴二等奖;邱英杰获架子鼓二等奖,第十五届武进区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团体二等奖,陶梓晨同学获一等奖,张梓宸、赵欣蕾、王晨、陈亦聪同学获二等奖,张云老师获优秀辅导老师。
五、优化教研方式,提高教研影响力、凝聚力
1、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精神,以人才强教深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德修养,提升师能水平,提升名师品牌,合力打造人才引领的新高地。
2、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教师学习研究的共同体,提升学校的研究能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专业理解,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学活动、教育科研、师德建设、常规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促进教研组主动发展。思政教研组被评为武进区第七届中小学优秀教研组。
3、加强信息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利用网络技术介入教科研工作的新特点,研究教研观念、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构的新变化。积极向上级教研部门推荐学校优质“特色教研活动”、“名校课程”、“名师课堂”。引导广大教师开展“e学习”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本学期,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信息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顺利结项,部分老师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如:顾晟获2022年武进区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李渊苑、曹晴晴获2022年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一等奖,钱凌云、胡霜、万蓓、薛菊霞等4位老师获二等奖。
4、进一步树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意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中突出的具体问题,精心选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致管理、精彩呈现,以教科研促教师,以教师促教学,努力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今后我们教务处、教科室将继续坚持一贯作风,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注重配合,与全体教师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开拓创新,科学操作,创造佳绩。
湖塘桥初级中学教务处、教科室
2023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