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平,现为湖塘桥初级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参加工作以来,李燕平始终驻守在教育工作的前沿,在三尺讲台上她用粉笔和黑板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成长的园地里,用赤诚和才智的甘霖浇灌着无数待放的花朵。她个人多次获得武进区政府嘉奖,被评为武进区名班主任,获武进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所带的班级分别于2015年、2018年获“武进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事业,我愿意做一名教育的‘摆渡人’,陪伴更多的孩子到达美好的人生彼岸!”李燕平是这样说的,也始终是这样做的。面对站在十字路口的初中生,李老师像一个摆渡的船夫,静静守候在渡口,伴他们走过这段人生路,凝望一行行远去的青春背影。从教16年来,李老师一直恪守摆渡人的职责,为学生的智慧摆渡,为学生的青春摆渡,为学生的心灵摆渡。
勤奋为舟,为学生的智慧摆渡
2004年大学毕业后,李燕平进入了湖塘桥初级中学。初登讲台,她也遇到过不小的挑战。身边优秀的同行和前辈很多,自己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她自卑过,焦虑过,常常为一节课没上好而自责。但她并不气馁,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她自费买来了专业书籍,泡在了书堆里;为了熟练驾驭课堂,每节课总是先去听听师傅是怎么上的;为了设计好一节课,一篇教案反复改;为了让自己每节课都有收获,坚持写教学反思。“要给学生一杯水,师者就得有一桶水”,李燕平老师深谙这个道理。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她还向名师们拜师,先后加入了江苏省特级教师贺剑英的名师工作室,江苏省特级教师仇定荣主持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每一次工作室有活动,不管她多忙,不管路途有多远,她都必定准时参加,认真学习,不肯错过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每次听完课后,她都用心琢磨、消化、应用到自己的课堂。除此之外,她还积极争取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因为每上一次公开课,观摩课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几年的打磨,李燕平老师身上去掉了几分懵懂和青涩,多了一些厚重和成熟,专业水平也逐步提高。现在,语文课堂成为了李老师最钟情的地方。她曾获得过武进区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获二等奖;常州市研究课视频类三等奖;武进区信息化教学一等奖。学生们也渐渐爱上了她的课堂,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学习。她所教的学生有好多在各类征文写作比赛中获奖。她辅导的何佳逸同学获得第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她辅导的吴晓同学获得江苏省第十四届初中生作文大赛三等奖;她辅导许诚畅同学获得江苏省第十六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初中组二等奖;她自己也多次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的殊荣。教学业绩更是突出,经常位居年级榜首。
人格为灯,为学生的青春摆渡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是李燕平老师的格言。在教学工作中她不仅做到了“学高为师”,更注重“德高为范”。她崇尚爱的教育,以仁爱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着每一个学生。在她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一只只偶尔迷失了人生航向的小舟。下课了,在与同学促膝谈心的是她;放学了,在办公室了认真辅导学生的是她;经常走访学生家庭,与家长沟通的是她;每天第一个到校最晚一个离校的也是她。李燕平始终以理服人,取信于人,以诚感人,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有一年,李老师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学生高某。高某6岁左右就被医院鉴定为多动症患者,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爱喋喋不休的小声说话,记忆力差,控制能力差,社交能力差,几乎没有伙伴愿意与他交往。小学时父母也想了很多办法,甚至陪读了一个学期,但收效甚微。李老师为此召开了一个除高某之外的主题班会课,引导学生理解他、宽容他、鼓励他、帮助他。还以自愿为原则,给高某结了一帮一的对子。其次和任课老师沟通交流,讲明高某的情况,大家商定对待高某适当降低要求,在教育上以正面鼓励,积极强化为主,当他在课堂上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时尽量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示等手段,及时提醒他遵守课堂纪律,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课的习惯。然后尽量培养高某的自理能力,发现高某的优点,培养他做一些简单工作的能力。在大家的关怀和信任中,高某也渐渐树立了我能把事做好的信心,自我控制力得到了改善,也有小伙伴跟他成为朋友了。
2020年新春,因新冠病毒,全体师生都宅在家中。很多学生恐惧害怕焦虑,李燕平老师以自己的积极乐观鼓励学生感染学生。她为学生寻来了“冠状病毒”绘本,运用绘本生动形象的特点给学生们解释正在发生的一切,引导他们冷静理智地面对新冠病毒;带领学生们制定《居家自护》每日运动计划,在班级里评选“运动之星”,让强身健体,提高免疫成为班级的时尚;引导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为疫情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学生们虽然宅在家中,但他们学会了坚强勇敢,学会了奉献力量,学会了微笑面对。
但在这次疫情中,也有一位学生迷失了自我,沉迷于游戏,为了玩游戏甚至把父亲打伤。在疫情期间,李老师多次到该生家中家访,和孩子家长一起分析沉迷网络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耐心的劝说,有效的指导,持之以恒的督促,不抛弃,不放弃。终于,该生也慢慢调整了航向,走出了迷途。
奉献为桨,为学生的心灵摆渡
李燕平在大学期间就参加了4次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1400毫升。工作之后,李老师更是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并向周围的同事积极宣传献血的好处,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活动中来。
李燕平除了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一个班的班主任,还承担着初二语文备课组长的工作。在这样的工作量下,从未见她有一句抱怨,每天的乐呵呵地工作着。同事参加评优课比赛,李老师也一定会留下来一起出谋划策,探讨教学方法,共同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去年五月,李老师婆婆糖尿病住院而孩子又小,她医院,学校,家庭帮得团团转,偏头疼发作了。李老师硬是咬牙坚持,没有请过一天假,就算头疼得厉害,她也是笑着摆摆手,说没事。
只愿一生育桃李,不问辛苦为谁忙。李老师班上某学生,父亲车祸去世,母亲不识字靠电瓶三轮车载客抚养两个孩子。谁知屋漏又逢连夜雨,城管把电瓶车没收了,没有收入,家庭陷入了困境,孩子也无心学习。看着以泪洗面的母亲,自暴自弃的孩子,李老师陪着学生的母亲到城管处讲明这个学生的家庭困境,帮助他们要回了电瓶车。为了解决这个家庭的后顾之忧,她积极帮家长寻找适合的工作,介绍她到家政公司做了个保洁员。在李老师的帮助下,这个家庭逐步走出了困境,孩子也顺利的考入了湟里高级中学。
李燕平从教已是16年,虽没有掌声鲜花,她却甘之如饴。未来的16年,李老师也将一如既往,以人格为灯,以责任为舵,以奉献为桨,做好学生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