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处将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根据市教科院和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意见,进一步强化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意识,切实履行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以提升内涵、提高质量为中心,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学校教育教学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深入推进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培养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主要载体。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构建符合学生、教师、学校发展实际的课程方案。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音体美等课程的开设;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地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必修的国家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重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我校纳入课时计划,每周2课时。活动有完整的项目研究过程:具体包括选择项目,明确任务;开展实践,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研究问题;动手创作,形成作品;展示成果,评价激励。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壮旭东校长任组长,赵惠奇副校长任执行组长,全面负责校本教材研发工作,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理念。我校现有必修校本课程《心理自助餐》、《文明出行》、《文明礼仪》、《争做光荣的共青团员》、《书法》等。2015年,新的校本系列课程《快乐成长》、《智慧学生》、《责任公民》又已在审核定稿之中。
二、扎实做好常规管理
1、教研组、备课组管理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教研组长立足教学科研,协助教务处做好学科教学指导督促工作,并围绕本教研组中心课题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尽可能缩小同一备课组内任课老师之间教学成绩的差距,尽可能缩小同一任课教师所任班级之间教学成绩的差距。
2、加强对地、生、音、体、美、劳等学科的管理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推进学生课外活动的正常进行。
协助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评比,开展学生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视培训学生艺术特长。
认真做好体育教学工作,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组织好三课两操两活动,要切实抓好课间操质量。组织好特长生的训练辅导,对校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及体育尖子生的训练要保证时间,定时定人,辅导到位,力争多出人才,出好成绩。加强举重队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彰显我校举重特色。
与学校各职能部门联合筹备校第二十五届田径运动会,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
作为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艺术特色教育。
3、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管理
抓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加强对信息中心和学校网络的管理。继续加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的信息化实践研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上课质量。充分合理利用智能录课室。
做好学校门户网站重建工作,充分利用网站开辟的栏目,把学校德育、教学、教科研等工作纳入网络化管理。
4、加强对图书馆、实验室的管理
图书馆、实验室教务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确立为教学一线老师服务的思想,图书馆、阅览室要坚持每天开放,保证一线教学的需要,把常州市示范图书馆评估细则精神落实到实处。
实验室工作人员为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能创新设计、改进实验,保持实验室整洁。要严格把好药品安全管理关,特别是有毒药品的使用应做好记载,同时对实验仪器应妥善保管,登记造册,积累保存资料。
5、严格学籍管理
严格执行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学籍专人管、专机管。同时,按上级要求,做好相关表册、数据的网络传送任务,使学籍管理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
6、加强考试管理
认真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加强考试期间的班级管理,做好考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学校英语口语听力网络系统,确保英语人机对话考试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杜绝考试作弊行为。做好各年级段质量分析工作,认真研究分析教与学情况,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将质量分析落实到实处。
7、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工作规范》。医务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依据常规对学生进行体检、防近工作和预防传染病知识宣传工作,并适时举行健康知识讲座。
为加强新学期的学校卫生工作,维护我校正常教学秩序,贯彻落实《关于印发餐饮服务环节和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意见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成立防控工作小组,细化防控工作方案,健全防控工作网络,确保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预防秋季传染病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定期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毕业年级管理
1、强调初三教学工作的计划性,期初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本学期着力夯实基础,树立教学为中考服务的理念。
2、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并有针对性地提优补差
3、根据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召开初三任课教师教学研讨会
4、做好资料准备及与外地的信息交流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中考的种类资料,以及试题的命题形式、难易程度、命题方向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工作,为初三一线服务。
5、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校际交流,适时组织教学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档次。
四、提升服务基层能力
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教研活动水准。坚持日常学习的好习惯,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专题,切实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
积极与周边学校联系沟通,为教师进行校际交流开辟渠道,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搭建平台。
五、落实教育科研常规
1、课题管理
为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和实效,以教育科研引领、支持学校内涵发展,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加强学校教科工作和课题研究的管理与指导。
根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展“生本教学理念下的导学策略研究”。
做好2016年区、市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和中期评估工作,以及校级课题的日常推进管理工作。
2、校级公开课实行自主申报制
校级公开课由本人自主申请,教研组长做好协调工作,教务处安排上课,上课后上交教案和课件,由教务处确认盖章。
3、有计划地开展听课活动。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实行“教师自觉与学校统一安排相结合的听课模式”。每周教务处制定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听课安排表,教务处督查。35岁以下年轻教师每学期必须听30节课,其他教师必须听满20节,教务处随机抽查,学期结束公布检查结果。
4、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开展这一传统活动的目的:一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二是为青年教师构建塑造自身形象的舞台。本学期,学校组强部分学科青年教师从模拟上课到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能力大比拼。上课一律进入智能录课室,现场直播、录制,学校教师可随时通过网络观摩。
5、积累教育教学中的素材,及时写成教学案例
教学与反思同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及时反思、小结,并撰写论文,但教学案例必须来自自身心得,体会、做法、切忌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