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课题有关理论学习摘记9
再论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内涵及意义
发布日期:2019-07-01    点击次数:     录入者: 王芳    来源: 本站原创

一、关于学力的理解

在当今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中,不妨把“学力” 解释为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获得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集合,学力的养成包括积极态度的培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等。而所谓“基础学力” 则可理解为作为台格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复合,是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基础

二、什么是发展性学力?

发展性学力亦即学习主体为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自我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复合

自我发展态度, 即在形成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看国家、看社会的同时,形成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要有终身学习的需求,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敢于承担责任与义务的风格,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

自我发展的能力,指在人的自我发展中调节自我适应未来的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与生存能力两个方面。学习能力含自我不断主动莸取、选择、判断与组合、加工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大体可分为获取、选择、掌握并应用已有知识、信息的能力; 应用已有知识结构自学新知识能力和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生存能力,首先是自我调控能力。指的是主动促使自我发展有序、均衡协调。包括认识自身的生理的与心理的特征,学会主动调节、改善自己,以促成个体的发展的认识能力;适应社会变化、发展要求的应变能力,指的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关心自然、关心社会与他人和学会生存,包括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自然与社会),用批判的眼光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调整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以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尊重他人与尊重自然等。

自我发展的知识,则主要是指那些与上述要求实现相关的知识

学习除了通常的理解以外,近三十年来随着人们对大脑认识的深化有了进展。其一,发现了一种第四类脑波,它对轻松的高效的学习是最有利的“频率”,有称之谓a状态。其二,刺激通向大脑的六个主要通道(看、听、尝、触、嗅和做)能协调地发挥学习的作用。其三,大脑的情感中心,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相关联,因此有高度情感因素的内容容易记住,所以培养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与真挚情感,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态度、能力和知识的复合,人的发展的动态生与自调性。

三、什么是创造性学力?

创造性学力的内涵十分丰富。简言之,可以表述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所必须具备的探求态度、批评与创新能力、必需的知识、经验积累和对知识的开放性(无限性)、多维性(多元性)的认识的集合。

探求态度,对认识的未知领域探索、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批评与创新能力,是指用批评的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的能力, 以及从多元角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关系

发展性学力是人的智能与人格(态度)持续发展力量的展示,创造性学力则是人的智能潜力与人格(态度)力量高质量的集中表现人的学力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总是会有所发展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有的是量的发展。只有在一定知识、经验量的累积条件下,通过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才会引起学力的质的变化,并持续新的量的发展 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引起质变, 同样没有质变也就无从产生持续的新的量变。所以我们说, 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正是它们有机地结合,才保证了人的终身发展,这恰恰是我们今天所要求培养的学生良好素质的基础,是复制式教学转变为刨造式教学的追求目标。因此,它们是既具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种学力。

五、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意义

首先,从时代发展来看,2l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主要不再单纯地取决于资金与资源的拥有量和投入量,知识、信息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扩散和应用的能力与效益将是决定因素。为了迎接国际科技与人才的激烈竞争,要求通过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把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贯穿于整个教育,首先是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及各个环节之中。

从国内状态看,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贡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就其总体水平来说,应当承认还是比较低的, 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差距也还有拉大的可能,在高新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着受制于人的现实危险,尤有必要紧跟时代潮流,奋发进取,用创新精神去开拓科技的新天地, 以科学创新来改变步人后尘的局面,解除经济受制于人的现实危险,运用最新科学与技术成果来缩短差距,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来看,也必须把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作为我们的主要教育标。

再从个体的发展来看,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竞争十分激烈,也只有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有前途。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校教育再也不是教

育的终结,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为今后适应、促进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为进行终身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更具有了新的意义。可以说,我们所提出的培养目标正是为了人本身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武宜路217号    电话:0519-86504325; 0519-86505133    传真:0519-865047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0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