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写个教育学生的案例,哎!往常总是写如何改变后进生,今年我倒想写写我和一个“乖乖生”的故事。
她,李**,曾经是我的课代表,一个长相清秀的聪明女孩,学习成绩较好,做事认真,兴趣广泛。班级每次黑板报一等奖,这个孩子的功劳是巨大的。这样一个女孩子却是只骄傲的孔雀,自认为很完美,只能表扬,听不得别人一点点意见,只要有人批评她,她就犯公主病,立刻拉下脸,任何人面子都不给。由于孩子的闪光点比较明显,我也一叶障目,从来没有很注意这个孩子还有什么问题。
进入初二后,我针对初二学生容易放松自己这个特点专门对于“游戏”、“早恋”两方面进行盘查,让我大跌眼镜的是,高居检举榜首的居然是我心里的乖乖女—李**。出于对隐私的保护,我单独找这个女孩子谈话,话题转来转去,回到了男女生交往的问题上。聪明的孩子智商高,孩子居然说“这事我妈知道,您找她谈”,脸一沉就再也不吐一个字了。
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她这种行为是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这一类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对自身要求很低,但由于年龄小,是非不分明,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自尊心却很强,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更容不得别人一点点批评意见。长此下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于是,我专门请来了她的家长一起交流。一见面,家长居然说“孩子说了,老师居然听信别的同学乱说,以为我早恋,我非常委屈。。。”原来,盘查开始的那天,孩子已经回家打好预防针。家长深信不疑,只觉得孩子受了委屈。查证后,家长终于觉得孩子的问题需要注意了,特别是从这个过程中看出孩子说谎的本领也很高超——面不改色心不跳,谎话信口拈来,这个情况更让人感觉担心。于是,我与家长约定,以引导为主,让孩子看到早恋的危害,防患于未然。在这个同时正视孩子说谎的问题,说服孩子努力改正这个坏习惯。
我和家长时不时找她散散步,谈谈心,慢慢地,孩子就感受到了老师和父母发自内心关怀,肯开口说话了,也肯直面自己的问题了,交往的问题终于慢慢消去不见。
可是,时间一长,她又有新的问题了。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一向比较平稳,然而 ,有一阶段,我突然发现,李**的数学成绩不断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我默默观察起了她。
我发现,这个孩子课上听课还是那样一声不响乖乖的模样,下了课也是乖乖的,依然不吵不闹,实在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直到有一天我让孩子们自己考试,而我在隔壁班上课,快收卷时,我走到班级前面。每个组都在忙着收卷,而李**,她压着卷子不肯交,我一看,还有几题没有写完。我费劲地收掉了她的卷子,默默把她叫到了走廊。是的,一个天天和别人校对过才交作业的孩子,终于知道,自己一个人考试无法校对答案的时候,不敢确定自己的正确性如何,惴惴不安地做题,连交卷的勇气都没有!
我说“做人和做事,都不能只做表面,一个浮于表面的人终究没有真正的实力,而且,漏洞百出。你说呢?”我看着她习惯性垮下的脸,没有再说什么。是的,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太强,其实也是懦弱的,这种心理出现的反应只能是沉默。让她立刻承认自己的问题很难,她需要好好想想,有些东西需要时间去消化。
我让孩子回去想了一天。第二天,我在她的联系本上写道“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短期的,是一辈子的。小时候的你也许很优秀,这一点让你感到自信而光荣。然而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必须对自己提更多的要求,督促自己正常又正确的长大,稍有疏忽,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那么,你将变成怎样?究竟谁人才还是废柴呢?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内心,从而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有错就改,直面人生中每一次挫折,这就是成长”
……
现在,这个孩子依然乖乖地坐在教室,那认认真真的模样,和从前一样。不过,我不很担心了,我看到,孩子的眼神里闪耀着清醒的光芒。她轻咬的嘴唇透出一种努力:改变!
最后,我想说: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各种各样,有一点必须是共性的,那就是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她们的分辨是非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采用冷处理,适当“留白”,使学生学会反思审视,自省自悟。在不断纠正的同时提高自己,成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