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发展理念与目标
一、发展理念
办学理念——求真务实,固本强基,通达发展。即以现代教育思想引领,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开展千姿百态求实教育,构建四通八达少年教育、全面发展、差异发展、个性发展,帮助每一名学生打牢根基。
学校精神——恭、宽、信。即对世间一切的敬畏、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言行一致、坚守信仰。
学校文化——求实文化。学校前身是1946年创建的私立武进求实初级中学,创建者把“求实”作为学校永恒的追求。“求实”是优秀的传统,也是今天“育人为本”教育宗旨的重要内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是赋予“求实”的时代意义。
校训——求实。“实”即为“诚”,即为“信”。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事非实不成。
培养目标——培养笃学敏行、脚踏实地的学生,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国际视野、多元发展、有智慧、能创新、勇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公民。
校风——崇德向善。
教风——博闻善导。
学风——笃学善思。
二、发展目标
《教育法》提出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长期目标:教有所悦,学有所乐;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湖中成为培养合格公民的摇篮;把学校办成区域内文化深厚、特色鲜明、信誉卓著的现代化学校,在省、市、区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2、总体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市、区教育规划目标为依据,以三年主动发展为契机,通过“桥韵”课程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学校教育品质,丰富学校内涵,提高办学品位,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彰显校园文化,打造和谐校园,在市、区范围内初步起到示范辐射影响作用。
文化深厚:以“求实”文化引领办学行为,深入建设行为文化,办成文化底蕴厚重的学校。
特色鲜明:建成“桥韵”课程群,在已经创建成功为常州市心理教育和艺术特色学校的基础上,争创常州市足球特色学校,形成德育、艺术教育、体育的长程设计。
信誉卓著:坚持立德树人,优化学习环境,推进减负增效,提高办学品质。
3、具体目标
(1)文化建设目标
以求实教育为目标,以发展核心素养为途径,以“求实”文化引领办学行为,统领各项工作,建设“求实”文化2.0版,持续提升办学品质。
(2)教师发展目标
细化培养目标,强化措施,三年内市、区级以上“五级梯队”优质教师比例由33%上升到35%。同时通过“桥韵”课程的整体开发与实施,让教研组真正“研”起来,初步编写本校本科的课程标准,结合青果在线课题,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价与诊断,鼓励创建三个校级教师工作室,关注研究细节性问题。
(3)学生发展目标
求实教育提倡的是求实的课程、各美其美的教育思想,以课程为引领,在全面、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中,让每一位学生具备沟通、统整的基本能力,并拥有人本的情怀、求实创新的素养、关怀乡土与国家之情操,放眼国际的视野,以“身心求美、品格求善、学识求真、学力求上、实践求新”的“五求”标准为湖中“桥韵课程”的五个目标支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富有生命意义的人,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发展空间,都有权利得到发展的机会。
(4)教育科研目标
加强课题申报立项管理,优化课题结构,着重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及课堂转型两方面展开研究。3年内重点研究3个课题,其中省级课题1-2个。3年中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数量达50篇以上。大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提高教育质量,创建名校提供科研支撑。
(5)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建设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从身心、品格、学识、学力、实践等五大领域整体规划和开发“桥韵”课程体系。围绕“身心求美、品格求善、学识求真、学力求上、实践求新”从结构上建构桥之引始业课程、桥之墩基础课程、桥之梁延展课程、桥之翼综合课程四阶课程,并从健桥、德桥、智桥、创桥、艺桥五个目标领域开设各类课程,指向于育人目标的达成。
初步建立促进师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建立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根据本校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从五个领域由学校组织开发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性课程。
(6)办学特色目标
围绕求实教育体系及“桥韵”课程群,三年中争取有一到两个项目能显现本校特色,成为学校标识;三年内创建成市级手球特色学校。
(7)设施设备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效能,实施篮球场塑胶化工程,提升优化学校舞蹈教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