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初三(4) 周婕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财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是一场梦,亦是场悲剧。《红楼梦》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世家由繁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而正是这些,注定了这个家族的衰败。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创造了敢于反叛,追求自由的主人公。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正是那个时期中的牺牲品。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宝、黛两人的爱情是悲剧,但造成这个悲剧的重要原因是林黛玉的清高个性,这是她自尊的体现,但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 是她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愿此生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来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侬知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旁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面对落花,她想到了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然泪下。
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还用教训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而一向善良孤傲的黛玉只是一味哭,但她的哭不是软弱,只是用这种方式来声援宝玉,因此二人的心也才贴得最近。
即使如此,但封建社会的残忍加快了她的香消玉殒。看过《红楼梦》之后,我一直无法忘记林黛玉在临死之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另一面却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就这样,黛玉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悲愤离开了。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亦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林黛玉作业灵魂人物,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清高孤傲,孤芳自赏。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