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围城》说的是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女性的感情纠葛及其事业历程。方鸿渐,出生望属,幼得“老子指授”,青时赴西洋镀金,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算得上是个见过世面的知识分子。回国后的方鸿渐先后在上海银行和三闾大学工作,但身处“江湖”他始终挣扎于希望与失望、清醒与迷惘、高尚与卑劣、执着与动摇的人生矛盾之中。
对于婚姻,他一直将恋爱当作是美好的。在求学与工作中,方鸿渐先后结识了几个各有个性的知识女性。因他冲不出由善良、正直、怯懦交织而成的自身性格围城而终无果,却“合乎情理”跌进了功于心计的孙柔嘉的温柔陷阱。然而没有爱情的婚姻也合乎情理注定了他们最终的分离。
如果说方鸿渐与孙柔嘉终结与婚姻的围城,那么三闾大学教授梦的破灭就是他事业围城的终结。受聘于大学任教期间的方鸿渐也曾想成为一个大人物,但其正直与怯懦的秉赋,浸润东西方新旧文化的他如何能融合于尔虞我诈的混沌环境!由孤傲而自卑、由怀疑而迷惘,终于只能选择离开。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两只画眉鸟,一只在笼中,一只在林中。它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于是它们交换了位置。然而不久,两只鸟都死了,一只因不会捕食而饿死,另一只因不适应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这城望那城,哪城不吃人!而人类又高明多少呢?人们往往因为羡慕他人的优越,而失去了自己的幸福。与其以艳羡的眼光望着别人,不如脚踏实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顾家,兼俱事业心的人。几年前,她曾经历过一次事业的围城。妈妈在她所从事的行业中,业务水平颇有名气。有家规模不小的公司三番五次登门来高薪聘请她。上有老、下有小,身处家庭负担围城的妈妈,接受了聘请,却不知踏进了另一座围城。新公司人际关系极其复杂,任人唯亲,人浮于事,公司老板缺少主见。在众多不利因素下,妈妈最终选择了离开。这期间,妈妈想起了原工作单位的情形,这里班子团结,同事友爱,工作虽紧张,但气氛活泼和谐。终于在原公司员工们的欢迎下,妈妈又回到了原本不错的老单位。
《围城》告诉我们,“围城现象”是人类活动的常态,它往往导致人类个体性的人生悲剧。作为凡人的人们,既然挣脱不了复杂的人生围城,那么我想,怎样在这无形的城墙下活得精彩,怎样让围城中的纷扰世界变得和谐,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是不是鉴于《围城》?我不知道。二十一世纪早已没有了方鸿渐时代的黑暗,但显然存在着新的不和谐,如环境恶化、能源危机、人口爆炸、贫富悬殊、教育失衡、道德观模糊、信仰缺失,如此种种。那么,坚持科学发展观,无疑是引领我们冲出“现代围城”的科学指南。相信中华民族冲出历史围城,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已为期不远。
旅途中的朋友,你匆匆忙忙去向何方?不妨停一停你忙乱的脚步,读一读这部经典《围城》。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初三(4)班 唐天池
指导老师:汤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