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图书馆知识讲座
发布日期:2009-08-23    点击次数:     录入者: 湖塘桥初中    来源: 本站原创

图书馆知识讲座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本学期一开学,各班同学就按规定时间进入图书馆来借阅图书,说明同学们都喜欢看书。那么,如何利用好所借的图书,让自己增长知识呢?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读要讲究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效果。今天,我想通过广播跟大家讲讲课内阅读的关系,再向大家讲一些读书的方法。

当今,摆在我们青少年学生面前的书籍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读物。应该如何对待这两类书籍呢?首先,阅读必须保证课内学习。课本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结晶,切不可因为天天在读而掉以轻心。对教材,一定要在老师指导下精细研读;其次,课内学习还需要课外阅读作为补充,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课内读物须精读,全部精力都高度集中。课外读物一般为泛读,精神处于半松驰状态。课外阅读本身就是对课内阅读的一种调剂,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形式。课外读物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巩固了课内学习的知识。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少年朋友阅读课外书,有两点请时时注意:应在老师、家长指导下,有选择地阅读适合自己的、知识水平的书籍。切不可将主要兴趣和求知中心转移到课外阅读上去,课内与课外阅读的主辅关系不可颠倒,更不能在上课时还忙着看课外书,这对自己有害而无益。

接下来跟大家讲一些读书的方法:

【顺读】读书从头至尾,循序渐进,这是常规和基本的阅读方式。像课内教材、自然书籍以及内在联系紧密、逻辑性强的文章,这些读物内容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初次阅读都应当顺着先后次序进行。又如以情节取胜的读物,要是前后跳跃、断断续续地读,容易使人感到茫然,而预先了解事件的结局,再看书中设置的悬念又不免乏味,因为这类读物也适合顺读欣赏。【选读】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程序,挑选一些片段、章节阅读,或再次阅读时,只读重要部分。这样有的放矢,精力集中,使阅读能深入进行,课内复习就常采取重点选读,书的种类、数量很多,同类书在质量上也有区别,阅读要注意选择内容健康、知识性和趣味性强的书籍。选择读物可以向人请教或参考有关介绍,自己也需要积累读书经验,以增强鉴别能力和阅读的力量。

【复读】“重复是最好的记忆”,“温故知新”都是大家熟悉的经验,读过的书及时再读甚至反复多次温习,对增加记忆、加深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学家研究记忆机制时,发现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人们初次阅读的方案信息,一般在10小时内迅速65%,而立即复习读过的内容,能够成倍提高记忆的信息量,可见复读非常重要。复读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有比较、有侧重、有所新发现的再读。复读要注意在读过的内容还有印象时进行对需要牢记的知识多加复习和钻石,还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和新的收获。我国古代有“书读千遍”的提法,这与现代阅读已不可同日而语。现代书籍层出不穷,内容频频更新,阅读条件不断改善,不必要而且时间也不允许千百遍地读同一本书。当然书又不可能读一次就牢牢地掌握、记住,所以复读仍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我们还得重视它。

【默读】少年儿童读书,起初都会念出声音,随着读书数量增加才逐渐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就是不出声音,靠视觉目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必要方式。大家都有看比念快的经验,这是因为视觉分析系统的灵敏度,比言语听觉系统高得多的缘故。默读时听起来没有声音,实际上经仪器测试,即使默读速度很快的人,发音器官也有紧张感,也在运动,这是一种无声的自我对话,叫做潜语。据研究,潜语也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读物验证度越大和默读习惯越差,法语也就越强。

语言在生理上分为感觉语言和运动语言,两种语言分别受大脑不同的部分控制。感觉语言就是理解别人的话与书面的方案,运动语言主要是说话和用声音表达文字,二者彼此联系又相互影响。阅读时有意识抵制运动语言,削弱潜语,可以加深理解又能加快速度。为此国外有学者提出简便的节奏敲打训练法,就是在阅读时,用手指或用笔均匀、连续地敲击出声,用手的动作和有规律的敲打声阻塞阴谋诡计运动渠道,经过两三周的练习,一般都能有效地控制读书出声,并能大大削弱潜语,结果满意后就不必敲打而恢复自然默读。当然,这种敲打还可以经常复习,若有兴趣,有条件反射者不妨试一试。

【诵读】诵读与朗读都是出声读书,朗读声音响亮,诵读音量小一些;朗读还注重读书形式,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适合表演,而诵读是为熟悉读物内容,用平常的语调,随着文字四声变化抑扬顿失传地念。读书为增长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表达语言的形式分为书面与口头两种。诵读是口语训练的必要途径,如学习外语,除了多听,一定还要多念,才能掌握发音,才能会说。自己写的文章也应当出声念一念,看看是否通顺,能不能上口,这样有利于修改。诵读由于速度慢些,一般都是针对比较短小精悍的文章和诗歌,有时带有欣赏性,边读边细心体会其中的奥妙。阅读方面有名成语:“过目成育”,历来解释为读一遍就能背诵。其实“育”的意义是念和述说,“过目成育”应该指读过之后能够复述,形容阅读理解快,表达强。我们青少年不必迷住看一遍就能大篇幅、一字不落的背诵,应当靠理解和熟读加强记忆。诵读,在加深对读物的印象、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方面,都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抄读】目读手抄,这种古老原始的读书方法,起码是必要的启蒙手段。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经手写过的文字印象很深,甚至有“目读十遍,不如手抄一遍”的说法,这是由于抄写过程中眼睛一面看书,一面又随手的动作,把方案语言信息交替反复地传达经大脑。抄读相对缓慢一些,因此也使大脑对抄读有较长反应理解的时间,这样就加深了记忆。抄读需要一定的时间条件,有较强的针对性,如阅读精练优美的诗歌,妙语连珠的短文,以及奇巧富于哲理的词语,边理解、欣赏边抄录下来,以备再读或查阅,既可以增添阅读的兴趣,又有练习书法的作用,所以抄读是可以综合利用的方法。很多博闻强记和书法精良的人往往得益于抄读。

【交叉阅读】读不同的书和采用不同的方法读书,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调剂性地做些其他活动这样交叉阅读,可以提高读书效率。连续读同一类书容易感觉疲劳,这是大脑皮层对同类信息引起的兴奋逐渐减弱,以至产生抑制作用的结果。这时就应变一变读物,比如学学外语又看看中文书,课内教材转换到课外读物,还不妨放一放书,做些其他赏心悦目的活动,如翻翻画报、听听歌曲、做做体操等略作调剂,然后再进行必要的阅读。另外即使读同一本书,适当变换阅读程序或阅读方法,如顺读、逆读、选读变化,黩读、诵读、抄读交替,都可以调节用脑。当然交叉阅读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也有一定限度,各人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

【精读】就是认真、仔细、精确地阅读。是充分理解读物的一种阅读方式,是各种阅读的基础。阅读时要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读思结合,弄清字、词、名、段篇的含义,领会字里行间的深层意思,掌握段意,掌握全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思路,深入体会文章阐明的道理和所描绘的情景,透彻理解每一个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是非、优劣、特点、精华做出恰当评价。精读的过程是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从部分到整体、从整体到部分的反复研读过程,而不是一次通读了事,所以阅读要在精细上下功夫。这就像课堂上老师跟学生讲教材中的课文那样。

【浏览】浏览是大略地看看,或称随便翻翻。浏览的目的没有精读、略读明确,就是随便翻翻,有兴趣就往下看,无兴趣就终止;对一些重要的观点、精彩的句子。往往也不留心。浏览一篇文章时,不一定按文章的顺序看,翻个几页,了解个大概。有时也可从中间、从结尾开始看。浏览时,往往是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简介、参考索引,再看开头、大小标题、插图、图表、段落起句、结尾等,有个大体印象,然后再决定是否深入阅读。

【略读】也称粗读和泛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的。是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一种学习方式。多用于精读前的通读,或用于主要内容的通读。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先审视题目,看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文章的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到略而不漏;阅读速度快,读后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谈出自己的整体印象。

【速读】就是快速、高效地阅读。它不同于略读和浏览,是在目的更明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用眼、科学用脑,快速而高效地获得知识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基要求如下:要视读,不要声读,主是在阅读文章时,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中唤起意思。要科学用眼,扩大视读广度,时眼睛处在运动和停顿的交替过程中,只有在停眼时才能感知字句,每次眼停时感知的文字量大,阅读的速度就快;眼停的次数少,阅读的速度就快。也就是说,阅读时尽量摄入较大的语言单位,每次停眼时不是感知一字一句,而是整句、整段,速度就快。要科学用脑,读思结合,养成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以理解为基础,把阅读和思考紧紧地结合起来。快速阅读要掌握相对稳定的阅读程序,做到有序地阅读,不断训练,逐渐提高。

以上跟大家讲了一些读书方法,请大家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各种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图书馆

2009年9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武宜路217号    电话:0519-86504325; 0519-86505133    传真:0519-865047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0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