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运用导学策略 提高“文明礼仪”课堂教学效率
发布日期:2014-06-02    点击次数:     录入者: 网站管理员    来源: 本站原创

运用导学策略 提高“文明礼仪”课堂教学效率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谢建华                                       

【摘要】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美德的浓缩。利用地方课程时间在七年级开设文明礼仪课,系统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必要的文明礼仪教育。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运用“学生经历的事件、生动的视频、巧设问题、教学生成性资源”导学,激发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热情,提高“文明礼仪”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明礼仪,课堂教学,导学策略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美德的浓缩,历代先贤们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不懂得必要文明礼仪,就不能立足社会,就不能有所成就。所谓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礼仪是与文明相生相伴,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伴随而生的,现代文明,丰富了文明礼仪的内涵。所以有人说,治世讲礼,乱世乏礼,文明人有礼,野蛮人无礼。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可以让学生内强素质,外树形像,奠定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

利用地方课程时间在七年级开设文明礼仪课,能系统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必要的文明礼仪教育。但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经历少,知识阅历浅,难以理解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凝结“礼仪”之说。再则,文明礼仪学科知识不参加中考,学生不太重视该学科的学习。但他们又好新鲜感,爱好活动,易于接受生动形象趣味的教学形式。因此,这就需要“文明礼仪”学科的任课老师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运用必要的导学策略,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热情。只有让学生具备了“文明礼仪”的热情,方能把文明礼仪践行于学习与生活之中,达到提高“文明礼仪”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

一、以学生经历的事件导学,激发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热情。

青少年学生掌握礼仪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的行为包含着许多自然人的自然行为,还会表现出较多的耳濡目染的身边人的行为表现。因此  以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件导学,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点燃他们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热情。

2014年春节刚过,正好教学“与长辈交往的礼仪”。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叙述学生的春节生活小事件,同学们讲的最多的是拜年时收到压岁钱的事,但在收压岁钱时又往往面对递来的红包的长辈不知如何称呼,有时手拿红包张着嘴巴十分尴尬,还是妈妈过来救场:“小孩子,不懂礼貌,快喊姑婆” !什么姑婆姑父、姨婆姨夫,在他们的小脑袋里简直是一锅粥,模糊的很。老师紧抓住这个班内大多数学生碰到的生活事件,用来导学“与长辈交往礼仪”教学,使得教学流程自然而流畅。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学生觉得学习“与长辈交往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句话,学了有用,自然学习的热情也高了。

青少年在生活中的经历的事情较多,与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导学素材                                                                                                                                                                                                                                        值得老师甄别选择。再以春节为例,学生在家中参与写春联、贴年画、吃年夜饭、除夕守岁、放爆竹、逛庙会等事件。老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讲述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生活事件作为导学素材。为了使教学内容紧凑严密且逻辑性强,使教学过程流畅,就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没完没了地讲述与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大的生活事件。所以,教师应画龙点睛地用恰当的精炼语言引导学生讲述主题事件,赢得时间用于针对性的文明礼仪教学。

二、以生动的视频导学,激发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兴趣。

在“文明礼仪”课上,教师能否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始终把握学生的注意心向,无论从课堂教学的导入,到课堂教学中的导学推进,推出多样性的教学情景并有机地转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既能形成“愤”“悱”的学习氛围,其中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导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兴趣。

 中华民族历史渊源,文明礼仪积淀丰厚。以典故视频或现代生活中的礼仪视频导学,能从中找到很好的教学素材,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为有效教学文明礼仪提供保障。

在教学“对老师以礼相待”内容时,老师首先播放视频宋代学者杨时拜师求学的故事《程门立雪》,故事的概要内容是:杨时原先以程灏为师,程灏去世后,他已40多岁了,而且考上了进士,他得知在嵩阳书院讲学的程颐学问高深,决意辞去官职想拜程颐为师。那天,他与学友来到程宅门前,听说先生午睡,为了防止吵醒先生,两人立在门外等候,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天气突然飘起了大雪,两人站着等候,等先生午休醒来,两人便成了雪人,程颐很惊讶,被他们的求学精神和尊敬师长的品德深深打动,便爽快地收他们为徒,尽心尽力地教他们。杨时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后来回到了南方,传播程氏礼学,并且形成独家学派,史称龟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的典故来赞扬那些诚恳求学的精神和尊师重教的品德。同学津津乐道地看着视频,眼里透露出了敬佩之情,教室里特别的静,相关的“对老师以礼相待”的教学也自然的展开了。

 又如在教学“不学礼,无以立”内容时,为给学生树立从小知礼守礼榜样,在课的中途播放了内容为《孔融让梨》的视频,在组织学习讨论清明节礼仪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祭祖”礼仪,了解与亲人聚集习俗,在课中播放了《回家》视频。视频《回家》叙述了香港一户普通人家的故事,父亲早逝,大哥挑起了家庭重担,一人兼做三份工作养家糊口,把弟妹们培养成才、成家立业。在清明节这天兄弟姐妹相聚祭祖、团圆合影…… 很多学生看得热泪盈眶!

运用视频导学要注意做到以下四点:一、精选内容合适的视频,一节课一般播放1-2个视频,多了会演变为视频播放课;二、控制视频的时长,每次播放时间一般应控制在五分钟内,若整个视频播放时间较长,老师要从中精选与教学紧密联系的视频内容;三、播放视频前,老师要布置若干思考题,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要细细看,好好想,准备回答老师预设的问题;四、注重平时积累视频资料,可从网站下载剪切,也可从与教学内容相近的其它教育视频资料中选摘,如从《弟子规》学习辅导的视频资料中选摘用于导学,还可以在新闻视频中下载予以运用。

三、以巧设问题导学,拓宽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理解的深广度。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更多的答案去生活。”所以在日常的文明礼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考学习氛围,诱导学生认真思考、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要有逻辑性。从课的导入到新授,在内容和深度要求上不断递进,环环相扣。例如在教学“同辈交往礼仪”内容时,老师设计了如下问题:什么叫同辈?你知道在你的家庭亲戚中哪些人是你的同辈?通过阅读教材中“兄弟分苹果和玉米”的故事,你认为同辈相处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阅读材料教材中,“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你认为作为兄弟同辈之间哪些事不能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今后在同辈之间交往怎么做?一连串问题就像一根红线,各个同辈交往礼仪要求像一颗颗“珍珠”,用红线把“珍珠”串联了起来,便成为了一件精致的工艺品。这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时刻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状态,能拓宽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理解的深度。

在巧设问题导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设计问题要巧,体现提问内容的社会针对性,问题语言的精炼性,问题排序的逻辑性。其次,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问题讨论”的时间与空间。因学生受知识与阅历的限制,听到提问不可能马上在脑中产生答案,这就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不断巡视,作必要的启发引导,并见好就收。所谓“问题讨论”的空间,是指可以把学生组合成若干讨论小组,或组成若干个必要的深入家庭进行“家风采风”小小组,在下次课上安排“采风汇报”。第三,在问题讨论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该如何做和什么不该做上下功夫。第四、对每个问题讨论都应进行小结,教师并板书必要的关键词。

四,以教学生成性资源导学,发掘学生践行“文明礼仪”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的所有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里做出的变动,即应根据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动态变化,而不是教师预先准备好的静态备用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互动等活动中即时产生的,在教师预想之外即时生成的教学素材资源,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成性资源。这种资源是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学习状况的反映,往往一个人反映出来的情况,且反映着班内一般学生共性体验,即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因此,教学成性资源是一种转瞬即逝但又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现举例说明,在教学“与长辈交往礼仪”内容时,布置了这么个作业题,在你的长辈当中你最喜爱哪位长辈?他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在后一次课堂上统计中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最喜爱的长辈是爷爷奶奶或舅公舅婆,很少说到是父母亲。老师问他们为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爸爸妈妈很少管我。老师问:为什么?学生答:他们忙。老师问:忙什么?忙挣钱?学生答:忙打麻将,打扑克。老师感到很惊讶!这是老师意想不到的状况,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生成性资源。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当你们长大结婚有了孩子后,应该怎样与孩子相处呢?启发同学们讨论,得到了如下结论:一要挣钱养家;二要与孩子接触、多交流沟通;三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同学们一阵哈哈大笑。尽管一阵哈哈大笑,但其背后,学生肯定收到了启发与教育。

运用教学生成性资源导学,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智慧。即教师在教学中需具有捕捉教学资源的敏锐性,要抓住机遇,稍有疏忽就会浪费教学资源。一旦碰到了教学生成性资源的机会,老师不能被既定教学方案框死,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腾出时间对教学生成性资源进行挖掘性教学,发挥教学潜能。因为学生像一块天然没有经过修饰的纯洁的玉石,可以加以雕刻与修饰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所以在文明礼仪课上,抓住教学生成性资源的导学教学,能发掘学生践行文明礼仪的自然潜能。

应用于文明礼仪课上教学的导学策略方法多,每节课上配用适当的导学方法会提高文明礼仪课的教学效率。但并不要求每一节课上一定都要用到固定的四种导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根据积累的教学素材,恰当地综合运用1-2种导学策略教学,一般地说每节课上都应用到问题导学方法,再结合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事件导学或结合视频导学,而生成性教学资源导学,是随机灵活且不可预设的,需随即进行。实践证明,在文明礼仪课上,老师应用恰当的导学策略,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耳朵,也能启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课堂上始终得以集中,便能大大提高“文明礼仪”课堂教学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武宜路217号    电话:0519-86504325; 0519-86505133    传真:0519-865047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0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