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传承:从优质走向新优质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新优质学校”创建汇报
学校概况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创建于1946年,初名求实中学,1987年初、高中分设,初中迁建于现址。学校占地面积58593m2,建筑面积24928m2,现有50个教学班,2441名学生,189名教职工。专任教师181人,其中高级教师100人,一级教师61人,特级、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51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率为95.0%,高级比例为55.2%,五级梯队比例为28.2%。
学校现有400米标准操场,网络教室4个,有智能录课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标本室、团队活动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阶梯教室、各部门、各办公室均配备了办公电脑;无线AP网络覆盖全校。有多媒体教室42个、实验室8个、音乐教室3个、美术教室、大小会议室各2个;大型多功能厅、荣誉室、档案室各1个。
在武进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热情关心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全力支持下,湖塘桥初级中学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勤奋工作,探求代表着学校的“高度”、“长度”、“宽度”的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丰富学校发展内涵。我校制订的“践行求实校训,建设优质名校”的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育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和“求真务实,固本强基,通达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初中毕业生。
学校以本次创建新优质学校为契机,认真总结梳理了近四年来的办学实践,现根据评估要求汇报如下:
发展举措
一、学校文化由“文化积淀”到“引领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它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为了达到文化熏陶的目的,我们不断地对师生强化校训、三风以及湖中精神的教育。面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自普通家庭,学习基础、综合素养相对薄弱的现实,面对教师群体年龄偏大职业倦怠的现状,我们继承弘扬“求实”校训,倡导“恭、宽、信”湖中精神,即具有对世间一切的敬畏之心、具有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言必行,行必果。我们提炼“求真务实,固本强基,通达发展”的办学理念,即固精神品质、强身心体魄,脚踏实地、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我们一点一滴地实干。
为此,我们努力培育以“求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别是努力构建“求实”文化背景下“桥韵”课程体系,建设制度文化、课堂文化、班级文化、环境文化。我们积极实施课程建设,让课程渗透湖中文化;积极研究课堂,改变教与学,让师生实践湖中文化;我们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班会、团会、少先队活动形成系列;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文艺活动、实践活动;我们开辟阅报栏、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团队活动室、文化教育阵地;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名家书画艺术、展示学生书画作品以及设置教育格言和警示句;开辟图书角、文化长廊等,建设好环境文化。
二、学校管理由“制度管理”到“自觉执行”
1、学校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考评体系。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法规政策,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认真履行《江苏省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实施细则》规定的有关职责。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修订了《湖中教师手册》、《湖中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和评价方案》、《湖塘桥初中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优意见》、《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制定“两规一策略”(即《学习规》、《教学规》和《“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导学策略》等,完善了学校评价考核体系。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奉行三系统成人成事的原则,即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学校坚持“布置+检查=落实”这一工作原则,在求真务实中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2、学校健全学校管理网络,加大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力度。学校进一步健全、充实了三级管理网络:实行校长负责制,科学设置中层岗位,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的功能。校级领导进行了科学分工,中层干部明确工作职责,上下左右关系清晰,从上到下,一线贯之,在校长室的统一领导下,全校步调一致,高效运作。“议事有规则,岗位有职责,工作有目标”,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代表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能和在学校决策中的作用,每学期开好一次教代会,落实并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制度,真正做到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以民主的作风强化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建立班级交流群,校长手机号和QQ号公开给学生、家长,校长深入学生中,几乎每天与学生、家长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积极听取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坚持用行动告诉老师,我们的教育不能总是这个规定那个不准,而应该是耐心倾听,和学生一起追问为什么。只有内化了的制度、文化、思想才会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改变。我们始终在为把我们学校建设成学生幸福成长的家园而努力。
3、学校加强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领导班子思想上积极进取,行动上务实勤勉、勤政廉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我们坚持重大事情集体商量、讨论、决定。具体事务由分管校长分头贯彻落实,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学校党支部坚持“三风”建设,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好积极分子培养、新党员发展工作、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评比表彰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在学校各条线上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队伍建设由“顶层要求”到“主动发展”
学校历来重视师德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主题活动引导教师强师德、正师风、增师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赢得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和信赖。
学校扎实有效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多年来,学校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借助智能录播系统,对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评优课进行微格分析,促使青年教师在历练中快速成长。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培训,邀请省、市、区知名教育专家来校作课改专题讲座,开展教育集团学术沙龙活动等,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学校有《青果在线学校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的研究》、《应用网络平台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初中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策略与评价研究》三个省级课题,有《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共生策略研究》、《初中生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初中政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研究》三个区级课题。近四年来,先后有近20人被评为省、市、区各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条线先进工作者,有7人次被评为市、区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有20多人次获省市区评优课、教案一、二、三等奖,我校数学教研组与物理教研组均被评为武进区优秀教研组。
在“求实”文化的引领下,在“恭宽信”湖中精神的熏陶下,湖中人做到了“三三四五”,即三性:主动性、协调性、创造性;三宽:眼界宽、胸襟宽、思路宽;四讲:讲政治、讲精神、讲风格、讲文化;五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效率意识、表率意识、争先意识。
四、课程实施由“知识取向”到“素养至上”
当今提出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正是求实的要义。学校构建“求实”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以课程建设丰富教育内涵,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实施与二次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通过构建求实文化课程体系、求实德育课程体系、阳光心灵课程体系来明晰办学追求,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我们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开设了《心理自助餐》、《求实》、《天问》、《节日情韵》、《好望角》、《生活·物理·社会》、《Fun English》、《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化学》等校本课程,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学校每两周开展一次社团活动——飞翔篮球、快乐排球、绿茵小将、飞羽飘扬、银球飞舞、跑道驰骋、跆拳旋风、绳儿悠、毽儿跳、力量之美、黑白红黑、创新科技、约绘时光、笔情墨韵、哆唻咪、舞韵人生,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风采的舞台。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书画、乐器、文学等兴趣小组活动和各级各类学科知识和素质能力竞赛,普及面广,参与者多。多年来,我校在各级各类体育、艺术决赛中屡获大奖。
促使师生改变发展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改变教与学,打造求实课堂。1、课堂教学精细化管理。我校通过落实“学习规”和“教师操作规”,引导和管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2、贯彻生本课堂理,开展念导学策略实践性探究。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主动、热情、高效地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作性。3、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着力研究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4、基于“青果在线”资源平台,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改革,打造“青果课堂”。
五、学校特色由“特色创建”到“品质提升”
努力创建德育、心理和艺术三大特色,提升品质。坚持“全员德育,文化育人”的德育工作核心理念,构建敏行德育课程体系。
1、构建“敏行”德育课程体系。从七大方面明确了课程目标、类型、内容、实施原则等等。课程实施形式多样,有通过组织学习来实施的,如时政课,校班会,学科渗透;有请名师、专家作讲座来实施的;有通过环境来熏陶的,如校园、班级环境布置,校园、班级文化的课程;有通过活动来实施的,如艺术节、体育节、主题活动月、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节日庆祝会活动等活动课程;还有通过社会考察与调查,军训等社会实践来感悟的。为学生搭建了“笃学善思、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体验舞台,培养了学生“做真人、做实事”的优良品质。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分年级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重点和内容。我们在理解学生、耐心倾听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很抓学生常规,从每个细节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学校开通班主任QQ群、班主任微信群,通过德育研讨会、班主任沙龙活动以及在校园网开辟班主任论坛等举措创新工作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高要求。同时学校还开通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吸纳家长参与交流。
2、构建阳光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心理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心理教育传统特色品牌。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和常规来抓,实现了“六个有”。一、有队伍。学校有一支以校长、中层干部、团队负责人、班主任、政治教师和青年志愿者为骨干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二、有教材。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堂,学校除了有统一配发的《健康教育》教材,初一年级还开设校本课程教材,选用本校教师撰写的,由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心理自助餐》作为课本(该书在2002年11月份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心理教育研讨会暨研究成果展示会”上获优秀著作奖)。三、有场所。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开设了“心理咨询室”,3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坐镇心理咨询室定期接受学生咨询,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建立“心理自助厅”。四、有活动。结合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举办了系列专题讲座,每学期创新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健康漫画评比、校园心理剧展演、“阳光心灵”互助等活动,派兼职心理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了心理教育专家和教授到校讲学与指导。此外,学校还通过定期举办的“同心护蕾同心护蕾大讲堂”,教给家长教育孩子正确方法。五、有过程。“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已成为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和行动。各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课堂情境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各年级质量分析会、学生大会、教师会议都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能从心理因素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并正确认识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考试前召开心理辅导专题会议,帮助学生稳定情绪,指导学生以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参加考试。六、有成效。三年来,我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逐步从心理咨询室走向课堂,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从少数特殊对象走向了全体学生,从部分教师的参与到大部分教师的热情投入,从单纯的心理障碍的疏导走向了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
3、立足艺术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
我校是第五批常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注重求实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以各项文艺活动为载体的艺术特色教育,努力提高办学内涵。1、突出艺术教育主阵地作用,抓好艺术课堂教学。2、抓 “两个基础”,抓好艺术教师的培训,强艺术教育的人才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强艺术教育硬件基础。3、抓“两个结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抓学校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构建具有浓郁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抓学校艺术教育与学生课余生活的结合,赋予艺术教育新的生机。4、抓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我校多次承办区级艺术教学观摩活动,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艺术专业素质大赛及艺术竞赛活动,成绩优异。
办学业绩
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热情关心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全力支持下,湖塘桥初级中学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勤奋工作下,我们湖中取得了一些荣誉。如:全国青少年“我们的价值观”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复赛优秀组织奖、“青果在线学校”寒假作业项目示范组织奖、武进区“践行师德”征文获优秀组织奖、“我的花博我的梦”武进区少儿书画摄影大赛优秀组织奖、武进区中小学生“三爱”书签制作优秀组织奖、武进区“绿地•香奈”杯首届新少年网络作文大赛秀组织奖、武进区“红领巾读书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武进区第八届中小学生车辆模型竞赛团体一等奖、武进区第十届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团体一等奖;2016年常州市中小学生举重锦标赛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2016年武进区中小学生田径比赛团体第一名、2016年武进区中小学生羽毛球交流赛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乐翻天----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获武进区一等奖;今年5月,在武进区3所高中自主招生考试成绩斐然,姚琳怡、汪苏辉、费逸辰等11位学生被省前中(全区公办初中仅六名)等四星级学校提前录取;今年,冯逸飞同学获江苏省“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常州市“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特等奖;何佳怡获2015年“苏教国际杯”省第十五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李佳慧获2016年“同天杯”第三届常州文化创意和设计大赛3D创新设计大赛最佳色彩绘画奖;蒋鹏飞的自制作品《ABO血型模型》获2015年常州市优秀自制教具评比一等奖;水含笑获2016年寒假学习活动“青果寒假学习达人”;何佳逸、汤宇茜、江欣雨、汪苏辉和姚琳怡等多位同学获“江苏好少年”、钱滢、樊欣怡、许屹洲、汤昊宇等四十位学生获“龙城好少年”、何佳逸、王天韪获武进区第三届“百优美德少年”、綦雪玉、江欣雨、虞瑶怡获第四届武进区“十佳百优美德少年”;曹嘉宁、陈锴源同学分别获第25、28届金钥匙科技竞赛特等奖、王子涵、汪苏辉、孙娇等7名同学分别获一等奖;在第二届武进区中小学最美古诗词电视赏读大赛中学组决赛中,我校获特等奖(第一名),在武进区中学“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经典诵读和童谣传唱比赛中,我校获一等奖,学校还获江苏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一等奖、江苏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优秀创作奖、节目二等奖、2016年“同天杯”第三届常州文化创意和设计大赛3D创新设计大赛团体金奖、常州市中小学生短剧、声乐、舞蹈多次获一、二等奖;薛颖娟获常州市华英文教基金会颁发的第十二届教师“华英奖”;壮旭东获2016年常州市“教育管理拔尖人才”和常州市“高级校长”、朱万川获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张华获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宋玉珍获常州市“师德模范”;朱万川、薛颖娟获常州市第十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史秋玲获常州市中小学“教坛新秀”;朱万川、戴国伟、王怡、吴志良、祁芬、王芳、姚静霞等多位同志获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金麟获2013年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二等奖、史秋玲获2015年江苏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学组二等奖、钱琳琳获201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初中生物)三等奖、周新业的团队获2013年常州市网络团队教研比赛一等奖、陆文云获2015年常州市初中生物教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白雪获2015年常州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二等奖、周玉芬获2014年常州市初高中音乐优秀课展评初中组二等奖;杨亚媛获武进区第三届青年教师成长论坛大赛一等奖、顾萍获第二届武进区十佳园丁歌手大赛专业组“十佳园丁歌手”、李燕平获武进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王芳、沈鑫涛、陆建英、李燕平、金敏怡、王小燕、钱霞、钱榴琴等老师分别获武进区教师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档案工作“三星级单位”、常州市“行风建设群众满意示范学校”、常州市“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常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生命教育示范学校”、常州市“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单位”、武进区“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学校”、武进区“诚信廉洁教育示范学校”、武进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武进区教育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武进区教育系统“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优质学校的创建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围绕学校文化、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特色发展来提升办学内涵,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存在问题及能力方向
学校领导班子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课程领导力,要结合学校实际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培育出鲜明的、富有内涵的、有借鉴意义的学校特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使命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参与改革的热情,对教师校本研修的整体规划、实施过程仍需进一步优化,增强教学研讨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要不断提升整个学校教师的课程能力,特别是课程开发及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