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桥初级中学原为湖塘桥中学,创建于1946年,校名为私立武进求实中学,在湖塘中街永宁庵(现在的武宜路)。1954年筹建求实中学牛塘分部,9月上课,当年并入本部。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1956年7月,学校更名为湖塘桥初级中学。之后,在上级规模办学的思想指导下,淹城中学高二(1)班、湖塘桥小学8个戴帽子初中班、湖塘桥东风中学6个班、新湖中8个班分别于1971年8月、1973年8月、1978年8月、1983年9月并入湖塘桥初级中学。1971年8月开始,学校更名为武进县湖塘桥中学,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完中。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1987年初高中分设,高中部留在原址,更名为武进高级中学。初中易地重建,校址坐落在湖塘桥桥北(武宜路217号),学校占地面积为13.28亩。
1987年9月7日,初中部18个教学班,62名教职员工,在首任校长史礼成同志的带领下,举校搬迁,开始了纯初中的教育新征程。“团结进取、勤奋求实”、“热爱学生、勇于探索”“勤学苦练、立志成才”的三风建设,严而有格的制度建设,科学合理的规范管理,敬业奉献的师资队伍,很快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学校领导带领全体师生在人力、物力、财力的艰难处境中,抱着“希望在明天”的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用艰苦奋斗合力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以人为本,放眼未来”的办学理念,先后接受并顺利通过了“常州市合格初中”的验收(1991年)。江苏省首批基本现代化的检查评估,学校成了第一批乡镇示范学校(1996年)。接着,又以高标准、高质量接受了“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的评估验收(1999年),学校的办学效益、办学水平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高度赞扬,学校以丰硕的教育成果,实现了昨天的希望,成为武进教育的窗口学校。先后60多次接待了来自省内外的教育考察代表团。江苏省副省长张怀西、省教委周德藩主任于1993年在副县长陆志奋、教育局长周志仁陪同下来学校考察,在与师生的亲切交谈中,高度评价了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校长史礼成被武进市教委评为目标管理优秀级校长(1996年)。
1999年8月,史礼成校长因年龄原因任调研员。第二任校长顾志平上任。年轻的校长以特有的魄力、睿智和胆略,以敏锐的前瞻性发展眼光,依照“依托名校办民办”的武进办学模式,创办了公有民营制的湖塘实验初中(2001年创建,2007年改名为湖塘实验中学)。湖塘实验初中凭着先进的办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师资队伍、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结出了丰硕的教育果实,2005年12月以高标准、高质量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的验收,短短的几年已成为常武地区乃至省内外一流的优质民办品牌学校。
在创办湖塘实验初中的同时,新东庄初中并入湖塘桥初中,资源整合,师资分流,全体师生朝着更新的办学目标,昂首阔步,奔走在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大道上。
二十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德育为先导,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始终以德育为先导,以“成才先成人”为切口,健全常规制度、保证了良好的班风和校风的形成,制订了《湖中学生一日常规》。学校建立了《文明班级评比制度》、各班制定了《班级公约》;学校建立了《班主任工作常规》,各班列出了《学生常规管理考核》;学校建立了《诚信学生标准》,各班提出了《班级诚信学生评比办法》;学校建立了《文明宿舍公约》,各班约法三章发出《争当文明舍员的倡议》,学校建立了《学生违纪违法处理规定》、各班订出了《十要十不规定》等等,激励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促进了“勤奋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和“好学、善思、苦练、攀登”的学风形成,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和常规来抓,实现了“六个有”。
一有队伍。学校有一支以校长、中层干部、团队负责人、班主任和政治教师为骨干的心理教育队伍。
二有场所。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接受学生咨询,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三有活动。结合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举办了系列专题讲座,组织了“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专项心育活动(各班按照学校要求,围绕中心组织主题班会)。派兼职心理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了心理教育专家和教授到校讲学与指导,几年来,我们请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留美博士许金明到校作“青春期心理卫生”的科普知识讲座,多次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教育专家陶来恒、谭顶良来校作心理教育专题讲座。
四有过程。“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已成为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和行动。各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课堂情境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各年级质量分析会、学生大会、教师会议都能从心理因素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并正确认识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五有科研成果。1997年,我校参加了全国教育科研“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的研究与实验》的实验与研究工作,承担了《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辅导对策》和《后进生心理障碍的辅导对策》两个子课题,被认定为“全国教育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课题心理教育实验学校”。2000年11月,《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辅导对策》课题在我校结题,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人员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初中生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的课题,被江苏省心理学会确认为江苏省心理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常州市级课题《英语学习中学业不良学生心理障碍矫治对策的研究》也已顺利结题。教师撰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论文数百篇。顾志平、薛解放主持编写的《心理自助餐》一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列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教材,获中国心理学会“优秀著作奖”,另有《心育尝试》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
六有成效。十多年来,我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逐步从心理咨询室走向课堂,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从少数特殊对象走向了全体学生,从部分教师的参与到大部分教师的热情投入,从单纯的心理障碍的疏导走向了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良好的心理教育,对学生终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家庭社区在德育中的作用,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的“学校开放日”活动,使家长有机会走进课堂,零距离地了解子女,了解教师,了解教学。学校现有淹城博物馆、烈士陵园、“夕阳红”敬老院、91079部队(罗墅湾机场)、李公朴纪念馆等多个德育基地。学校充分利用德育基地和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的四结合优化了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成效。学校的德育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江苏省心理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常州市德育工作优秀学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中国精神”、“中华正气”、“走进新世纪”、“全国青少年祖国明天更美好”“民族精神代代传”“让世界充满爱,同心共建和谐社会”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江苏省少先队红旗大队”、“江苏省家长示范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未成年人科技创新教育先进学校”、“武进区十佳红领巾示范学校”、“武进区少先队基础建设四星级单位”“武进区红旗团总支(二级团委)”。
二十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确立现代教育理念,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校本研究为依托,紧紧围绕“如何以课堂为主渠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一研究主题,在教学探讨研究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师生交往互动,学生乐学、会学的新的学习方式。
我校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十项规定》、《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意见》、《中小学常规管理要求》等教育法规,并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定、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要求教师把工作重点和注意力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努力做到“减负增效”。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过程管理,制定了《湖中教师工作手册》,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公开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堂教学诊断制度”、“案例分析课制度”等,确保教学常规的落实,努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的高质量。2003年,学校被武进区教育局授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常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
近15年来,我校学生的毕业率,巩固率都是100%,在中考和毕业会考中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均名列武进区前茅。截止2007年,我校已连续十二次获得武进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每年升学率100%,学生整体素质好,后续学习能力强,深得高一级学校的好评和赞扬。
积极开展活动课程,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近十年来,有1000多人次获得各科全国、省、市、区竞赛奖励。在十六届“金钥匙”科技竞赛中,我校荣获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在十七届“金钥匙”科技竞赛中,我校荣获省未成年人科技创新教育先进学校称号,2003年,学校获武进区实验工作先进学校称号,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武进区数学教研基地。开设文艺体育类特长活动课程,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学校每年举行田径运动会(现已举办了十八届),举办艺术节(已举办了十六届),举办体育节(已举办了四届),举行全校广播操比赛,组织新初一军训活动(已经十三届);学校积极组织书画、乐器、音乐等文学等兴趣小组活动,1998年成立了“湖塘桥中学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十多年来,历任班子年龄结构适宜。学历层次达标,专业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良好,班子成员能坚持做到“七个一”:担任一门主课或专业课、负责一个班级、蹲点一个教研组、抓好一个班级、关心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参与一个课题研究、研读一本理论书籍、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思想作风上做到“三要三不”:不拈轻怕重,不计较名利,不贪小便宜;要勇挑重担,要顾全大局,要廉洁自律。校长顾志平被武进区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光荣称号、“江苏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常州市十佳师德标兵”、常州市、武进区十四届人大代表。2004年7月,学校领导班子被评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2006年8月,校领导班子再次被评为“团结、廉洁、开拓”优秀班子,校党支部被评为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先进集体,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武进区学校主动发展示范学校,连续四届被评为校长三年工作目标管理优秀级学校。
多年来,我校从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使用、培养机制,努力建立一支观念先进,治学严谨,团结进取,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开展师德教育,实施“师表”工程。培养青年教师,实施“青蓝工程”。在校内积极开展“立志、立业、立功”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搭建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努力成为学习型教师。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考察学习活动,目前,学校已有5位青年教师曾出国学习考察,2位青年教师在读教育硕士学位,有6位教师进修研究生课程结业。先后有50多人次被评为省、市、区各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十佳师德标兵……,有58人次被评为省、市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有30多人次获区以上教案设计、课件设计、解题竞赛一、二、三等奖,有20多人次在省、市、区各级各类优质课,评优课评比中获奖。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4845平方米。有36个班级,1696名学生。199名在编教职工(含部分实验初中教师):其中有65位高级教师,任课教师达标率为99.5%。
全体师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附 :常州市武进市新东庄中初简介
武进市新东庄初中前身为湖塘东庄中小学初中部,1984年分列建校,其时有教职工15人,6个班级,260多名学生,校址坐落在原东庄小学内。1987年新建教学楼2000㎡,校舍占地12亩,首任校长为杨志新。1992年起至2001年校长为汤鸣康(1992.9—1994.9副校长,1994.9—2001.9校长),前后有殷金寿(1990.9—1994.9年)、丁廷章(1994.9—2001.9年)、庄劼(1996.9—2001.9年)任副校长。
新东庄初中办学近20年,学校规模由4个初中班逐步发展到12个班,50多名教职工,680多名学生。在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成为当时全县、全常州市有名的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初级中学,曾获得过镇江地区初中实验室建设先进学校奖,多次被评为武进县级、常州市级文明学校。新东庄初中教师教学认真、教学手段先进;学校管理严格,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考成绩稳居武进县(市)前茅。自1996年武进县对初中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起,学校连续6年获得一等奖。在武进县,新东庄初中是最早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学校之一,本校老师李励曾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比赛,获一等奖。
2001年新东庄初中并入湖塘桥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