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周末,每次到周日4点上班时,我都是有点害怕的,为什么呢?因为每当周日到校你会发现一大窜的名字挂在黑板上,究其原因就是懒惰,在周末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虽然在学校我能督促孩子补完作业,但一次次父母对孩子懒惰行为的放纵,最终孩子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积懒成笨。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每当接初一新生,总会有这样的感慨:无论开学的时候,孩子们有多积极,甚至不需刻意观察,你总会在一两个星期之内,“被迫”先认识一部分同学——特别调皮的和特别懒惰的。不说调皮的,先说说这些懒惰的孩子。积极三两天后,他们就会“原形毕露”。即使为了给孩子们养成习惯、培养信心,老师刻意布置很少的作业,仍然会有孩子不完成。当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完成作业时,他们往往或者皱着小眉头,或者瞪起大眼睛、小眼睛;做出无辜状、痛苦状、沉思状、默然状……与其一番交涉后,人家表示一定改正,然而,第二天仍然没什么改进……我不禁在心里叹息:这些孩子已经不觉得自己应该完成作业了,主观上已经放弃了积极动脑、动手解决问题,进入一种麻木的状态。其实,他们也很想努力表现,给老师留下好印象。但是美好的愿望战胜不了懒惰的习惯,在稍作努力之后,他们发现每天都坚持完成作业“太累了”。于是,又进入大脑“休眠”,与作业“消极对抗”的状态。你和他说别的,他也说也笑,只要一提学习,整个人就会变得木呆呆的。家长没有要求地“教育”孩子,孩子对自己也就没有了要求,放纵的结果是让孩子做事没有底线。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偷懒,孩子就在要求自己上偷懒,一次、两次好像没关系,三次、四次好像对学习没什么大影响;可是,孩子的心理在这一次次的放纵中早就慢慢产生了变化,当结果明显可见的时候,孩子的懒惰心理已经养成。有多少孩子就是这样在纵容之下,一点点 “积懒成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