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初中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研究
发布日期:2019-04-02    点击次数:     录入者: 周强    来源: 本站原创

 

 

 

 

 

常州市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初中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研究

  殷亚东     薛颖娟     

所在单位  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申请日期  2017.12.20           

审批日期                      

 

 

 

 

  一、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殷亚东

 

 

薛颖娟

 

 

48

 

 

36

中高

 

 

中一

英语

 

 

英语

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教师

 

 

教师

姓名

职称

职务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的分工

周强

中一

教科室主任

英语

关注指导课题研究进行中出现的问题,调整研究策略,撰写相关论文。

何科芳

中高

湖塘片中心教研组长

英语

关注指导课题研究进行中出现的问题,调整研究策略,撰写相关论文,教学实践和材料收集。

承博渊

中高

行政办公室副主任

英语

负责收集材料,负责建立专题网站以及多媒体技术方面的指导,撰写相关论文。

杨乐民

中高

教师

英语

负责上好实验课,撰写相关论文。

李建伟

中高

教师

英语

负责收集材料,安排实验课,撰写相关论文。

张燕波

中一

教师

英语

负责收集材料,安排实验课,撰写相关论文。

宋刘花

中一

校团总支书记

英语

负责上好实验课,撰写相关论文。

周珂

中高

教师

英语

负责上好实验课,撰写相关论文。

虞婷玉

中一

教师

英语

负责上好实验课,撰写相关论文。

全美萍

中高

教师

英语

负责上好实验课,撰写相关论文。

  注:课题主持人至多2人,其他主要成员至多10人。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困扰我们英语教师的一个英语教学难题是:投入大,产出小,学习英语的时间长但会用英语者少。一些学生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他们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也学过大量文质兼优的英语课文,接触了大量实用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可一旦让他们开口说英语或动笔写的时候仍然觉得难以表达自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中太过重视语言知识点,而忽略了语言的实践训练。而在目前的语言教学中,由于应试教学的功利性,学生大量的语言学习时间花在听、读、背以及大量的做单选、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单词拼写和动词填空上。师生关注点在这些得分的题型上,而忽略了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内化”不足。

英语的学习不但需要语言知识的训练,而且更加需要进行语言内化训练。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内在化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语言训练的目的就是在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大量的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条理地分类储存到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中,到需要的时候,储存好的语言知识点就能迅速地脱口而出或涌于笔端。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1.理论分析:

      所谓内化,简单地说,就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的过程。《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内化“internalize”一词的解释是: “使态度、行为、语言等经学习或同化、内在化,成为本性或主观意识”。

语言内化是指个体将教师所传授的学习方法和自己使用的学习动作转化为心智操作和心智能力的过程,是学习方法转换成学习能力的内化过程。

语言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得”,另一种是“习得”。

“学得”指通过有计划的课堂教学,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形、语篇结构等的讲解,再加上有意识地练习、记忆等的活动。虽然“学得”的语言知识系统存储于大脑的左半球,但并不一定在语言区。所以“学得”的语言知识就算形成系统也缺乏言语实用的社会性,只能以独立的语言现象停留在意识层,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

而“习得”语言,是指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下无意识地自然地接受、认知、储存和使用语言。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知识是通过大量的运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自然内化并迅速转化成语言能力。习得的语言系统处于大脑左半球语言区,是自发语言运用的根本。“习得”理论已经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的activity模块,就是由教师创设各种情境,形成交际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让学生积极参与,担当一定的角色并大胆思考,自由讨论,以达到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语言学习的这两种方式中都涉及到了“内化”这个概念。这两种“内化”缺一不可,不是强调“习得”就否定了“学得”。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是语言内化的前提,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语言材料的运用是关键。这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

2.研究价值

长期以来,困扰我们英语教师的一个英语教学难题是:投入大,产出小,学习英语的时间长但会用英语者少。一些学生也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他们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也学过大量文质兼优的英语课文,接触了大量实用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可一旦让他们开口说英语或动笔写的时候仍然觉得难以表达自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中太过重视语言知识点,而忽略了语言的实践训练。而在目前的语言教学中,由于应试教学的功利性,学生大量的语言学习时间花在听、读、背以及大量的做单选、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单词拼写和动词填空上。师生关注点在这些得分的题型上,而忽略了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内化”不足。

语言内化的过程,是Input-Intake-Output的过程,在语言内化教学过程中,理解是重要前提,积累是内化的基础。学生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内化并积累语言,为逐步实现课标倡导的“能用英语做事情”奠定基础。这个环节是一个扎实、且必须落实的环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总结和归纳,而不是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在语境中的用法,并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包括drill的练习而获得;重视朗读和背诵,训练学生快速记忆所学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对语言的直接感受。 

(4)本课题着重研究学生intakeoutput的过程,在重视学生朗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内化并积累语言,在实际运用中内化语言。

 

(三)研究目标

1. 研究总目标

本课题旨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发学生潜质潜能,引导和促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丰富的语言材料深入理解,逐步贮存于语言仓库之中,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素养。在研究过程中,促使教师积极思索,勇于实践,大胆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2. 研究子目标

1)通过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正确把握英语语言内化的含义、过程和特点,形成对学生英语语言内化的认识,建构起适合初中学生英语语言内化的目标体系,探索提高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具体策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评价机制。

2)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活动中将丰富的语言材料深入理解,逐步贮存于语言仓库中,提高自己英语语言内化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素养。

3)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提高理论素养,深化学校教学改革。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造就我校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研究内容

3.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我校初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内化能力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以下研究:

子课题1:对初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

1.        初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调查研究与现状诊断。

2.        初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文献研究与内涵诠释。

      子课题2:研究构建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目标与内容的研究

1. 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正确把握英语语言内化的含义、过程和特点。

2. 建构适合初中学生英语语言内化的目标体系。

3. 探索提高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具体策略。

4.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评价机制。

子课题3: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实践研究。

1.提高初中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实践研究。

2.优化课外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加强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的指导的实践研究。

3.营造自主、自觉,活泼灵动的学习氛围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实践研究。

4.开发提高初中学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课程资源的研究。

5.基于提高初中学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活动研究。

6.   基于提高初中学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改进教学评价的研究。

子课题4:教师提高初中学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提升的研究。

1.  建构基于提升教师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教师研修框架。

2.        开展基于本课题的理论学习和英语教学培训。

 

 

 

 

 

 

 

 

 

(五)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分析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的现状,研究制定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总体实施方案和分段实施方案。在方案实施实验过程中,对形成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继续进行理论研究。

2)调查研究法。对本校初中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表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3)行动研究法。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积累提升初中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案例,摸索规律,提升理念。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以提升英语语言内化能力为主题的实验探究教学研究课,展开现场“微格分析”研讨。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外校、外市县观摩实验探究教学。坚持“构建、实践、反思、再构建、再实践、再反思、再构建……”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思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实践方案,进行教学再实践,不断矫正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六)研究计划

本课题计划三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分下列4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与设计阶段(20181—201812月)。一是开题,结合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在前期文献检索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搜索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补充查找遗漏资料,力图提供最新相关资料梳理与分析,进一步拓展研究深度。二是开展问卷调查,对本校初中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表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三是构建研究网络,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试点研究与教师培训阶段(20191—20196月)。一是每个年级选定几个班进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试点研究,初步积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经验。二是组织相关老师开展专业培训,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研读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分析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的现状,研究制定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的总体实施方案和分段实施方案。在方案实施实验过程中,对形成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继续进行理论研究,并组织教师对方案进行研讨论证。

第三阶段,整体推进的实施阶段(20197—201011月)。组织和指导教师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修正原定方案,着实进行实施落实与效果把控。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012月)。在时间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反思,完成研究的补充工作,提炼理论要点和实践策略,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对各阶段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与通稿;成果梳理、推广,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教学实践成果

1)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并以提升初中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为主题的实验课展示研究成果。

2)建立课题专题网站,将所有的研究成果上传,便于分享和切磋。

2、理论研究成果

每位成员撰写并发表有关提升初中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为主题的一篇高质量的课题研究论文,每学期至少一篇有关这个主题的优质课例或实验教学随笔。

3、学生学习成果

学生英语语言内化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生的测验成绩(包括口语听力)有显著提高。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整的工作制度体系:要想使课题得以顺利开展实施,没有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是不行的,为此我们根据课题组的具体情况前后逐步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公开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图书的借阅与保管制度等等。

2.重视学习研究:广泛收集并阅读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已有的文献成果,并写好阅读心得,提升课题组老师的理论和科研水平。

3.化大为小,加强团队合作:针对本课题,在课题组成员中进行具体的分工,这样使本课题确确实实渗透到了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强了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和灵活性。

4.开发综合实践课程,推进课题深入:将本课题作为综合实践课程,在学生中进行实践、探索,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理论。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武进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注:2-5页格式可以根据填写内容有所调整。第6页不能变动,单面打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武宜路217号    电话:0519-86504325; 0519-86505133    传真:0519-865047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0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