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地理探究活动中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申报评审书
发布日期:2019-04-04    点击次数:     录入者: 周强    来源: 本站原创

附件2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地理探究活动中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研究方向:                   自选课题                 

课题主持人:     周涛        万蓓            

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申报日期          20186               _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一六年一月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成册。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邮编:213001

电话:0519-8669682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姓  名(1)

周涛

性  别

民 族

出生

年月

1986年 12月

行政职务

党政办公室助理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小学二级

研究专长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最后学位

管理学学士

工作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手机(必填)

 

13685255870

E-mail(必填)

 

kaneneil@{域名已经过期}

姓  名

(2)

万蓓

性  别

民 族

出生

年月

1988年04月

行政职务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小学一级

研究专长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最后学位

理学学士

工作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手机(必填)

 

13685251665

E-mail(必填)

 

714354156@{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周新业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中小学高级

负责上好课题实验课

教学实践、材料的收集

徐燕芳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中小学高级

负责上好课题实验课

教学实践、材料的收集

季静宇

星辰实验学校

中小学二级

负责上好课题实验课

教学实践、材料的收集

曹娟

武进区牛塘初级中学

中小学二级

负责上好课题实验课

教学实践、材料的收集

蒋楠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中小学二级

负责上好课题实验课

教学实践、材料的收集

课题主持人“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课题名称

立项部门

立项时间

任务分工

完成情况

《初中生地理用图能力培养研究》

武进区礼嘉中学

2013.9

主持人

已结题

《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2014.9

主持人

已结题

独 立 或 以 第 一 作 者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限填10篇)

论文或著作名称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或出版时间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学力。学力是指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知识、态度、能力等的总和。在学力的构成要素中,态度为基础、知识为支撑,思维能力和良好人格是它的核心。学力可分为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等三个不同能级的层次。

发展性学力。发展性学力是基于且高于基础性学力的一种能力,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的情感和能力。具体来说,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主选择、自我反思、自主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够对知识与方法进行深入理解、灵活应用、系统建构的能力。

发展性学力培养策略。着力研究探索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研究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优化课外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加强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的指导,营造自主、自觉,活泼灵动的学习氛围等方面来探索具体培养途径和培养策略。

发展性学习与基础性学习是相互联系的,本课题研究发展性学力的培养策略不是忽略基础性学力,而是以提高学生基础性学力为前提,在着力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过程中必然会促进学生基础性学力的提高。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般认为,发展性学力是指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自我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结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推进,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正普遍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及重视。

国内最早关注和研究学生发展性学力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他于19975月在《上海教育科研》学术期刊上发表《学力、学力论著、学力模型》一文,对发展性学力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了前瞻性的描述,对未来基础教育和中学教育领域开展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引。在钟启泉教授的倡导下,上海市课程发展研究所袁运开、孙元清等13人,组成学生发展性学力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塑造健全人格,着力培养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目标构想

2002年,国内教育界的综合类权威期刊《教育研究》刊发了冉隆平的文章《现代学力观下的中职教师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标志着发展性学力研究不仅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更关注教师发展性学力对学生的促进作用,第一次把发展性学力的增强纳入教与学的系统范畴来看待,丰富了理论体系,提高了发展性学力研究的层次。

此后,不同学科的发展性学力培养方面的实践文章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比如:2009年袁春燕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的策略初探》,2010年《吉林教育》又再次发表的其文章《新课程下中学生历史发展性学力的状况及原因》,当年《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还登载的卢成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发展性学力培养的初步实践》,以及2012年《四川教育》发表的徐刚的《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策略初探》等等。2011年起,关于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研究逐步扩大到高等教育实践课程和非中文领域,《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等一批刊物陆续推出了系列论文,使得国内关于发展性学力培养和实践的研究,逐渐形成了覆盖小学、中学和大学,涵括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体系化阶段。

从国外的情况看,普遍认为关于发展性学力的研究最早肇始发轫于日本。上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日本的教育学者借鉴中国古代关于学力的早期论点,在美国经验主义教育的影响下,把学力界定为读、写、算的能力,第一个将学力作为教育的正式术语加以运用,并加以研究,但当时的内涵相对简单局限。70年代后,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日本提出了新学力观,主张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把兴趣、动机、态度置于优先地位。基于布鲁纳知识(学科)结构理论、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发展性学力也进行相关研究。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正确把握学生发展性学力研究的含义、要素和意义,形成对学生学力的认识,建构起适合初中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目标体系,探索地理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具体策略。

2.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并能对知识与方法进行深入理解、灵活应用、系统建构。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

3.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自身理论素养的提高。本课题力求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为抓手,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由被动到主动,使课堂教学面貌有新的改观,使学习效益有新的提升。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对学力、发展性学力的含义、要素、培养机制和重要价值进行文献研究。通过学习有关理论,开展文献研究,来正确把握初中生发展性学力概念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为研究具体的培养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2.对本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力水平进行调查研究。从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对本校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和基础性学力以及发展性学力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干扰因素,使培养策略的研究更有针对性。

3.基于学生认知基础、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从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水平等方面研究建构初中生发展性学力的具体培养目标。

4.地理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将基于培养初中学生发展性学力,研究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优化课内外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加强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的指导,营造自主、自觉,活泼灵动的学习氛围等方面来探索具体培养途径和培养策略,不是专门开设发展性学力培养课程,而是深化改革创新,在课前、课内、课后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收集、研读有关文献材料和经验介绍,对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含义、要素、意义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分析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的现状,研究制定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实施方案。在方案实施实验过程中,对形成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继续进行理论研究。

2.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能搜集到难以从直接观察中获得的资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确保对本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力水平的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3.行动研究。组织和指导课题组成员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在行动和实践中学习研究、改革创新、总结反思,不断修正、完善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实施方案。

4.范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选择多个教学过程作为范例,对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进行微格分析和实证研究,从中分析规律,提炼经验。

 

 

 

 

 

 

 

 

 

 

 

(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两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4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81—5月)。学习有关理论,起草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构建研究网络。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186—9月)。课题研究成员,对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含义、要素、意义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开展广泛的实践观察,在这基础上分工负责,研究制定地理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研讨论证。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1810—201910月)。组织教师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修正原定方案,着实进行实施落实与效果把控。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911—12月)。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做好结题鉴定准备工作。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多年来国内外关于发展性学力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本课题研究提供许多理论及经验的借鉴,但是基于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具体目标、具体策略等方面尚缺乏完整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研究。优化初中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策略,将成为本课题研究一项重要任务。

创新之处:

      1.形成比较完善的地理探究活动中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目标体系。

      2.形成比较完善的地理探究活动中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策略。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初中地理探究活动中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目标

报告

201810

培养地理探究活动中学生发展性学力教学案例

案例

201810

中期研究报告

报告

201910

最终成果(限3项)

结题研究报告

报告

201912

培养地理探究活动中学生发展性学力相关研究论文

论文

201910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已有基础。多年来,我校秉承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求实精神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校以求实为主题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以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打造求实课堂;以求实精神推进课程建设,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创新型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位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为课题提供各种支持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研究力量。本课题组主持人周涛,中学地理二级教师,常州市教坛新秀,主持人万蓓,中学地理一级教师,两位主持人从教以来一直从事一线地理教学,多次在市区各级基本功竞赛和评优课中获奖,都有主持校级课题的相关经验,具有一定的专业功底、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周新业,武进区地理学科带头人,负责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以及开展实践研究的组织与指导工作。核心成员均为中学高级教师专业职称以上,都具有厚实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都主持过区、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且均取得很好成果,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都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都身处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研究经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实践创新,在教师中具有较高的人格信誉和学术威望。

3.前期工作。自201712月确定这一研究主题的一个多月来,成立了课题核心组,并分头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在收集材料,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召开了两次研讨会,就地理探究活动中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等进行了讨论,初步达成了共识,形成了课题设计的基本框架。在指定成员执笔设计后,又召集核心组成员进行了研讨论证。下一步,将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并制定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的研究计划。

4.研究条件。本课题为学校组织实施的发展性研究项目子项目,在经费上由学校教科研专项经费作保障;在研究时间和方式上,将与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教学研讨活动等相结合,并组织开展一些专项培训、现场观察、专题研讨等活动;学校将依托校园网建立课题网页,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供良好的研究资源和交流平台。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公   章

年   月   日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武宜路217号    电话:0519-86504325; 0519-86505133    传真:0519-865047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0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