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管理服务>>后勤服务>>节能管理
湖塘桥初级中学节教育专题计划和措施
发布日期:2019-03-01    点击次数:     录入者: 王军    来源: 本站原创

湖塘桥初级中学节水教育专题计划和措施

一、节水教育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水。我省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下游,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管理性缺水同时存在,优质水资源尤为缺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去年冬天以来,我省淮河流域连续干旱,长江流域也发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大旱,警示我们必须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目前,我校在校生总数达2520人左右,节水潜力很大。通过开展学校节水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学校的用水量和废污水排放量,降低办学成本,减轻废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压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的文明消费方式,树立自觉节水的社会风尚;并通过学生节水行为和意识的形成,辐射家庭及全社会,从而带动全民节水意识和自觉节水行为的形成,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节水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节水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目前要建立一门专门学科来开展节水教育是不切合实际的。这样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节水教育中研究方法和途径,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学生有独特的心理和心理特征,开展节水教育也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把握针对性和灵活性,以强化节水教育的效果。学生的特点是容易受情绪支配,他们对枯燥、抽象的理论不感兴趣,一旦将枯燥的环保理论形象化,引起他们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为此,我们首先开设选修社团课程,通过讲课、收集材料等方式加强学生们的理论学习,使他们明白节水的一般知识。然后再通过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人手,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通过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节水教育并变为自觉的行动,最终使节水教育完成从理论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这样一个过程。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校园内环境教育氛围  

学校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必须坚持“主题鲜明、活动导向、资源整合、协作共建”的原则,突出教育的针对性、普及性和实效性。  

可以利用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开展“关爱命脉,节约用水”的主题宣传,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可以组织师生观看介绍我国水资源利用形势及节约潜力方面的宣传片。可以开展“节水伴我在校园,我把节水带回家”活动;给学生发放节水知识宣传材料,号召学生从我做起,并监督父母等家庭成员节约用水。也可以组织开展节水小发明、节水小创造、节水小竞赛等活动。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节水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节水教育,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节水的相关知识。目前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节水内容,我们学校要求老师充分重视,在各门学科中选出有关节水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编制校本教材《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节水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节水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课堂上,还要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开发教育资源。课堂外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补充,是学校环境教育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同时,利用节假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从关心自己发展到关心学校、关心社区,并积极参与节水宣传活动,,把节水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三、节水教学的要求  

(一)理解科学发展观和“两型”社会的建设  

1.理解“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使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3.建设环保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它由技术、产品、企业、产业、学校、社区等组成。  

(二)从教育角度理解节水学校  

1.节水学校以整体论为哲学基础全校性发展策略是最有效的策略。  

2.节水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不是使学生割裂地理解涉及环境问题的有关因素,必须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审美、社会、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在整个环境变化中的相互作用。  

3.节水教育要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每一领域都对整体地理解环境有独特的作用。跨学科的教育策略自然地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策略。  

4.在实践参与中学习环境。  

5.节水教育要实现学生的行为模式变化,则不仅要给予学生学习关于环境问题的机会,还应让他们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实践。  

6.社会和学校的互动和相互支持将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节约的良好习惯  

1.班级清洁用水实行定时给水,合理使用,部分用水实行再利用,学校广播向全校同学发出号召:人人为节水出谋策划,人人争当节水模范,班班争做节水先进班级,实行全员参与、人人受益的热潮。全校各班级凡可以再次利用的水,决不直接倒入下水道,用可利用的水浇树木,让有限的水得以充分利用。  

2.成立校节水监察小组,定期研究节水措施,监察自来水滴漏和浪费现象。在全校开展节约用水金点子征集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全校师生员工明确:高效地、合理地使用水、节约水就如同保护我们的生命和生活。  

四、节水教育实施建议  

(一)本专题教育计划是按平均每学年1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各班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对每学年的课时安排做适当调整。  

(二)本专题教育计划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学校和教师要依据本大纳规定的教学内容,参照教学活动建议,选取具有地方特点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的各种活动,建议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课时比例为3:1。  

(三)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学科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选择多种教学途径与方法,并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四)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对周围的节水现象及各种层次的节水问题开展调研,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人与水资源关系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五)从可解决的问题入手,以教室、学校、家庭和当地社区环境问题作为学生了解节水问题的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增强他们的自信,使他们愿意进一步参与节水的行动。  

(六)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节水态度、技能和行为,以及参与节水教育学习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成效。   

   

湖塘桥初级中学  

2019年3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武宜路217号    电话:0519-86504325; 0519-86505133    传真:0519-865047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0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