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学生发展性学力,创新语文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朱万川
对于初中生而言,发展性学力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不仅是针对初中三年的学习,也能够作用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教师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运用发展的思维开展教学,并且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侧重于相关的能力。在初中课程当中,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要想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就需要将语文教学作为平台,更加科学的展开训练,有利于焕发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机。
1.通过课堂渗透培养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环节一成不变,导致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学生无法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基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内容中添加部分学生感兴趣的成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若单是从字面上对课文进行分析是无法体会到文章主人公的人物心理的,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情景剧表演,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分角色展开表演,让全班同学评选优秀表演小组,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人物心理和作品内涵,还能够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间的竞争意识。这种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自我发展的意识。
2.利用鼓励自主学习培养习惯
要想培养初中学生的发展性学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设立学习目标,在计划实行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制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主动的展开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阅读计划,让学生自主选择名著进行阅读,阅读后记录下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潜移默化地培养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例如在教授《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主动、多种途径收集与苏州园林相关的信息,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以及建造的独特之处,深层次地了解当地的人文景观,达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多种方式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有利于带领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主环节教学的学习,还有利于产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
3.通过提倡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毋庸置疑,个人学习效率与团队合作学习效率存在差距。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学校课堂教学的优势,积极推行团队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汲取对方的优点,体现了团队精神,培养了合作意识。在各个团体当中,每位同学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拥有不同的职责,团队间需要积极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更加全面且深入的展开学习,弥补教师授课缺失的部分,还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比对,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展开自我完善。例如在教授《变色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团队之间进行问答角色互换体验。通过团队合作让提问更精准、规范,让回答更全面、准确。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提问或回答,有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全面分析人物的不同性格。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综合的评估个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
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必定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培养,通过不同的方法不遗余力地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只有意识到语文课堂培养发展性学力对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巧妙设计才能焕发初中语文课堂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