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周强 13584589845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及重视。发展性学力是基于且高于基础性学力的一种能力,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的情感和能力。具体来说,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主选择、自我反思、自主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够对知识与方法进行深入理解、灵活应用、系统建构的能力。而我们现在很多普通学校的学生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途径及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发展性学力。要让学生拥有强的发展性学力,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发展性学力;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教学是什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正如饲养员不应该代替“猪”吃食,而只应该把猪养肥;妈妈应该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能替代孩子吃饭;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我想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自然也不会有高效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都在追求,它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高效课堂实现的是“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它的特点可以用“三高”、“三动”、“三量”、“三特点”、“三学”“减负”来概括。所谓“三高”指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动”指身动、心动、神动;“三量”指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三特点”指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三学”指肯学、想学、学会;“减负”指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要有效的实现高效课堂,我们教师必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而我个人认为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相当重要的。那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步着手,一步一步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
一、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明白每单元、每节课的学习目标。
要构建自主学习型高效学习课堂,首先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教师明白,学生更要明白,否则,学生自主学习是盲目的,是低效的。我们可以在教授新内容之前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份Before class,其中可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目标。学生明确了“学”什么,“学会”什么,“掌握”什么,以及“怎么学”,这样,学习才能变得主动、积极。2、预习作业。我们在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希望老师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这样老师在授新课时就能有的放矢,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带着问题去听,明确我这节课应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自觉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必须分析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确定教学过程以及学与教的方法。将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案的形式告知学生。
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型高效学习课堂的主体。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这就是说,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是不容易记住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才能记住。
第一,放得下罗嗦,把时间交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传统教学中,重教不重学,我教你学,是与现代教学背道而驰的。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太深,教学习惯难以改变,课堂上惟恐讲不到位,总是大谈特讲,甚至可以说是罗里罗嗦,把课堂大部分时间占用,而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一方面,教师口干舌燥,有时是满头大汗;另一方面,学生却一旁轻看,个别酣然入梦。这种课堂怎能提高效率呢?精讲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自主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准备充分,要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方能为之。
第二,放得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思考怎会有创新呢?由此课堂教学中,婆婆妈妈式的直白应放得下,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自己的见解。许多问题最好不要轻易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主要在学习方法上指导,思维方式上点拨。改变那种让学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从而成为爱动脑、善动脑的学习者。
第三、放得下架子,把交流让给学生。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教学中家长式的命令,过分的逼迫,难以与学生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讨论、多交流,消除隔阂,最大的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陶行之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严师出高徒”,这里的“严”,应理解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学生的楷模,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引路人。师生交流、讨论问题,态度要和蔼、诚恳,不要生硬、高姿态,有时说话语气也很重要。一堂成功的课,必须有良好的师生间双边活动,这样教学相长,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放得下手脚,把机会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特别是活动课、实验课等,多把动手的交给学生。一项研究任务,一次专题研究、一个调查报告、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绎一段对话,都是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考、行动诸能力的好机会。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最好的诠释。
三、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提高能力,体验到真正参与学习的快乐。
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是靠学生“练”出来的。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的班级班容量大,五十多个学生,在进行对话或朗读训练时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在全班表演。如果一堂课只有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学生开口发言,大多数学生没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那效率未免太低了。因此,让学生pair work 或group work(小组活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很好途径。在合作学习中,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这样一来,学生首先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则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 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探究,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出现的“浮”于问题表面而不深入问题实质的现象。并且,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要作一个说明、安排,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清楚了,责任明确了,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才不至于有的没事可干,无话可说。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可让后进生先发言),一人也不落下。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老师起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要首先完成角色的转换,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学习”。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刘洪.“浅谈有效性教学”,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1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