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共生策略
发布日期:2016-10-12    点击次数:     录入者: 宗杏琴    来源: 本站原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共生策略

                                        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宗杏琴

    对阅读与写作关系的研究,我国早在古代时已经有了经典论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诗人杜甫),古人一句诗形象生动的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到了近现代关于二者的关系的论述更是多如牛毛,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写作和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大版块,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延伸,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一、读写结合掌握写作技巧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知识来源于平时的阅读教学。作文知识是一种抽象,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揣摩才能深入领会,然后还需尝试以领会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有取得实效的可能,这就突出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的“授”以学生的“受”为目的,“授”与“受”之间,是以千姿百态的各类文章为中介来达到理解的默契和情感的共振的。教师应尽量地发挥教材的潜在因素,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的众多课文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写作方法的共性,形成知识体系。如通过学习《白杨礼赞》,理解象征联想、托物抒情的写法;通过学习《我的老师》,领会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及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习《纪念白求恩》,领会以议为主、议叙结合的写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现行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重视读写结合,读写训练的安排具有阶段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但是,在阅读教学中结合传授写作知识必须针对具体课文的特点找准“结合点”,然后以课文为写作范例,把写作知识的传授,融会于具体课文的阅读指导之中,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心领神会。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在学习作文知识时可能产生的厌烦情绪和心理障碍,改变“授而不受”的无效劳动现象。反之,若离开课文只单纯讲那么几条干巴巴的经,纸上谈兵,于事无益,反而会败坏学生的胃口,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结果。例如,情景交融是记叙文写作中常用的知识,朱自清的《春》就是成功运用的典范。而为写景而写景又是初中生作文中的常见病之一,所以《春》的教学就不能对这一知识点视而不顾,或泛泛而谈,而应结合具体的句段,切实指导学生领悟情境交融法运用时的四种具体形式:?作者开篇伊始就把自己对春的向往之情作了直接的抒发(“盼望着,盼望着??”),然后再引出对春景的描绘。这是由情引景。②作者在具体生动地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图的基础上,结尾处水到渠成地用三个比喻句来讴歌春天,抒发情感。这个结尾正是对前面五个画面所包含的感情的总揭示。由此可见,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绘春的目的是为了烘托爱春的感情。这是以景托情。③第4自然段描绘春花图,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一句话是抒情的,然细细品味,却“一切景语皆情语”,句句洋溢着对春花的喜爱之情,情景像水乳一样交融在一起。这是寓情于景。④在“迎春图”中,作者既描绘了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又抒发了满腔的激情:“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里有景有情,情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是情景相生。通过以上有目的的引导分析,借助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感染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如声情并茂的朗读)的强化渗透,学生对情景交融这一写作知识怎能不达到具体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实践性是写作自身的一个重要特点,掌握写作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用写作理论来指导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而任何作家、教师都无法直接传导写作能力,只能传导一些知识和方法,然后由学生完成把它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这“转化”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进行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实践练习的过程。那么,在多种多样的具体练习形式(如命题、半命题、给材料作文以及仿写、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当中,有没有一种最基本最直接又最容易实现迁移的训练形式呢?

二、依本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勇于创新,然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认识生活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知识的阅历较肤浅,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要求学生作文有创新,要求学生不准模仿,这不符合实际。“依样画葫芦”是贬义,但若能照着样画得像倒也是可褒的。古人画竹能达到“成竹在胸”,就是事前经过千万次“摹竹”的。由仿到创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一条普遍规律,仿写(注意:这和“抄袭”是截然不同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正是读写结合的最初的直接实现。为什么《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作文周刊》、《作文通

讯》等刊物备受师生们的青睐呢?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刊物为他们提供了众多可在教学中作为范例的优秀作文。事实上,很多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就是最初借助摹仿的方法慢慢地摸着门道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摹仿能力强的这一优势,在结合课文传授写作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练笔,达到既巩固知识,又锻炼能力的目的。仿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仿其意(即立意、中心)。如学了《我的老师》、《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等课文,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老师、父母或其他长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爱或怀念之情。

2、仿其路(即思路、结构)。如学了《一件珍贵的衬衫》后,仿其“一物串联”、以小见大的思路,回忆倒叙、首尾呼应的结构,以《一件(张、个、只)珍贵的××》为题,练习写作。

3、仿其法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学了《白杨礼赞》、《爱莲说》等课后,仿其比喻象征、托物抒情的手法,写一写老牛吃苦耐劳的精神、小草适应环境的能力、粉笔舍己为人的品格等等。学了《春》这课仿其情景交融的写法,完成以《夏》、《秋》、《冬》为题的写景作文等等。实践表明,学生用仿写法完成的作文,形式上与原文是那么相似,但内容上又绝不雷同,这不正是读写结合的具体成果吗?

在阅读教学中传授基本的写作知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成千上万的写作模式,进行仿写,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书是人类打开智慧的金钥匙,阅读能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漫游童话王国,翱翔宇宙,参观世界;能让他们辨别真假恶丑,领悟人生的真谛,插上理想的翅膀,获取奋斗的力量。

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不被重视的尴尬现状,我们可以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武宜路217号    电话:0519-86504325; 0519-86505133    传真:0519-865047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0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