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管理服务>>党群工作>>理论学习>>2018年4月党课学习材料:《正确认识新阶段和新时代》
2018年4月党课学习材料:《正确认识新阶段和新时代》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28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周建中      来源:原创

正确认识新阶段和新时代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党支部  壮旭东

教学对象:党员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进一步加深对新阶段和新时代的理解;

教学提示: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进行讲解,也可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本节党课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吹响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对于新时代的认识,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7·26”重要讲话中对“新阶段”的阐述来进行理解,从治国理政的高度把握新阶段、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收录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篇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简称“7·26”重要讲话)要点。这篇重要讲话与后来党的十九大报告紧密衔接、相互呼应。“7·26”重要讲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就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明确的方法论原则。这对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论断,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阶段、新起点,新时代、新方位

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时代意义,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我们可以从两重意义上来理解以上重要论断。

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义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阶段性变化,而是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一种历史方位性变化。这种历史方位性变化,可以从三个历史坐标来理解——

一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就是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阶段、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不仅将使中华民族的发展掀开新的一页,而且将使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掀开新的时代篇章。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二、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新时代,认识和把握新阶段些的特征,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为什么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因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只有正确分析形势,对形势作员出科学判断,才能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而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是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综合把握,是形势分析中的一个基本任务。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是为了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现在,全党上下正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新时代的特征,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必须解决方法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2018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简称“1·5”重要讲话)时,再一次强调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这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新阶段、新时代的特征提供了明确的方法论指南。

三、深入理解新阶段、新时代的具体特征

(一)新起点、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新时代的总体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社会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由此,我们将在长期努力取得的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劲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奋斗目标,要求有新的担当。这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

(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新时代的基础性特征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实际上已经描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他指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对此作了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那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断变化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变化。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三)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新时代的思想理论特征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全面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以及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实践中有了科学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自觉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

(四)进行新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新时代的实践特征

新阶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1·5”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过程中,敢于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因此,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五)党始终是时代先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新时代的根本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党的坚强领导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1·5”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新阶段、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以上几个特征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是一个有机整体,多方面多角度地体现着我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历史特点。我们要从治国理政的高度,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以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全面认识、整体把握这些特征,更加自觉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来源:《党课》,2018年2月P6-P15,作者:张景荣,单位:天津市中心研究员                                      

                                         2018428

附件

      组织机构 更多>>
      制度建设 更多>>
      荣誉表彰 更多>>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武宜路217号    电话:0519-86504325; 0519-86505133    传真:0519-865047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