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巧手克隆古文物》课程纲要
发布日期:2018-03-20    点击次数:     录入者: 周强    来源: 本站原创

《巧手克隆古文物》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巧手克隆古文物

课程类型:拓展型课程

适合对象:七年级学生

一、课程背景

陶艺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历史悠久、扬名寰宇,并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在国际上,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陶艺教育十分发达,几乎从小学至大学都有一套完善的陶艺教育体系。人们之所以对此热忠和重视,是因为陶瓷艺术教育对人的各方面发展有促进、调节、培养、发展的作用,具特有的魅力。21世纪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我国也开始了具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革。本课程可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的家乡常州历史文化渊源流长,自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分封延陵(常州古称)至今,亦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境内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具有浓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政治、经济、历史还是文化、科技、民俗等方面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纵观历史长河,常州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各遗址遗迹的各类古文物,更是承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为我们开发校本资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1946年,武进求实初级中学拔地而起,1987年,初高中分设,迁建于现址。历经半个多世纪,湖塘桥初级中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成为省市名校。目前学校教育教学装备先进,达到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Ⅰ类标准,基于我校办学七十多年来积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办学理念,我们紧紧围绕“求真务实,固本强基,通达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求实”校训,组织学习、讨论,不断解读和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在“求实”文化的引领下,在“恭宽信”湖中精神的熏陶下,以“桥接未来,贯通中西”的课程理念,实现“核心素养与育人目标的融合、契合、联合”,构建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延展课程序列化设计,综合课程主题化开展”为课程策略的多元领域、多元层级的课程体系,在全面、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中,让每一位学生具备沟通、统整的基本能力,并拥有人本的情怀、求实创新的素养、关怀乡土与国家之情操,放眼国际的视野。

  1. 课程目标  

  2. 学习和了解文物承载的历史,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促进学生德、心、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使其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健康的心理人格、高超的现代生存技能。

    2、通过对从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操作步骤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爱文物,爱历史的情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实践,乐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陶泥制作为切入点,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发展、实践能力特点,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一)巧说文物

    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了解仿制文物的相关知识,思考文物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通过看做等方法用泥土大胆自由地表现,体验陶艺造型活动的乐趣。学习基本的揉捏搓拼拈接等陶艺技法。

    (二)巧识陶艺

    欣赏、认识陶艺作品的材料、形式、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讨论等方式,了解陶艺发展史和陶艺表现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能用简单的术语表达自己对陶艺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等途径观赏自然、陶艺和其它美术作品的形、质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了解陶艺史,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陶艺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陶艺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巧制文物

    运用形、色、肌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和其它辅助材料,表现自己的见闻、感想,发展构思和创作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

    运用美学组合原理,根据陶土的特点进行创意、设计和加工制作,美化身边环境。

    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结合陶泥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四)巧赏“文物”

    观赏陶艺作品、其它各类美术作品和自然景物,能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

    采用陶艺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有主题或无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采用陶艺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社会、思品、信息技术等课程内容,进行陶艺创作、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各地民俗有所了解。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实施之前应该有所准备:

    具体安排如下:

教学篇目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成果形式

第一篇章:巧说文物

1、了解每种文物的历史资料,推演其中其中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2、初步体验制作陶泥的乐趣,初步学习陶艺技法。

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了解仿制文物的相关知识,思考文物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通过看做等方法用泥土大胆自由地表现,体验陶艺造型活动的乐趣。学习基本的揉捏搓拼拈接等陶艺技法。

1、课前探究、课中分享、课后拓展法

2、感想讨论法

 

搜集原始资料

第二篇章:巧识陶艺

1欣赏、认识陶艺作品的材料、形式、内容等特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分析整合能力

2了解陶艺发展史和陶艺表现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体会陶艺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欣赏、认识陶艺作品,能用简单的术语表达自己对陶艺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等途径观赏自然、陶艺和其它美术作品的形、质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了解陶艺史,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陶艺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

 

1、实地考察法

2、分享感受法

 

走访、照片

第三篇章:巧制文物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体验触摸历史所带来的乐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2、能够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1、将学生分组。

2、准备制作的材料及使用的工具。如粘土、竹片、小刀、打磨的砂子等。

3、活动任务要提前布置。学生可自己提前模仿制作,教师密切跟踪,给予指导鼓励和支持。

4、借鉴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形式举办展览

1、演示法

2、练习法

3、现场教学法

文物模型

1、第四篇章:巧赏“文物”

1、观察欣赏学生作品,与真实文物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创作才能,在实践中体验触摸历史所带来的乐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观赏陶艺作品、其它各类美术作品和自然景物,能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

采用陶艺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有主题或无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采用陶艺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社会、思品、信息技术等课程内容,进行陶艺创作、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各地民俗有所了解。

1、讲述法

2、示范教学法

3、情境教学法

绘画、小报、论文、小品等

  1. 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学生实践体验与教师点拨指导结合。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的作用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如:学生实践前的示范,实践过程中的点拨与启发,实践后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在活动中应给予较大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学科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年龄和能力特点,以活泼、生动、具体、深入的形式开展活动,努力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开拓视野、热爱生活。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在评价思想上,注重评价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过程性评价;坚持激励性评价;关注个性特色评价。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搜集能反映学生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料。

    (二)评价方式

    本课程在评价方式上,注意三种评价标准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

    1、学习过程评价:

    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以鼓励性评价、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等定性评价为主,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意识,评价学生参与信息收集、汇总与交流的能力,评价学生应答问题的能力等等。

    2、学习结果评价:

    ①能力考核

    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针对主题,在老师或者家长的辅助下,结成互动小组,在活动中学会参观、访问、调查、查资料以及分工合作等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对活动做出评价,对活动方案、总结中科学性、地理性、前瞻性、创新性观点要充分肯定。

    ②知识考核

    学期终结,可以本学期校本课程专题为背景资料,对学生学习做出定量评价。

    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历史组:蒋小玉、孙楠、王晓凤

    2018年2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武宜路217号    电话:0519-86504325; 0519-86505133    传真:0519-865047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0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