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寓言说:一头狮子在树丛里发现了一只兔子,于是紧随其后奋力追赶。可最后还是让兔子逃掉了,于是众兽嘲笑说:“你还是兽中之王呢,连一只兔子也追不上!”狮子的回答很自然:“我是为一顿晚餐在跑,而兔子是为自己的一条命在跑啊!”
当我无意中在书上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个学生的名字:刘瑞瑞!对,她在学习上的冲劲拼劲像极了一只用生命在跑的兔子!
(一)
还得从2年前说起。我又一次做了初一班主任,拿到分班考试成绩的时候,理所当然把班里57个人的成绩排了个名次,这是我了解他们的一种方式。
刚开始的刘瑞瑞并没有给我什么特别的印象,大块头,衣着朴实,中规中矩。通常,班主任的大部分精力是放在班里后进生身上的,还有班里的尖子生也会吸引老师很多注意力。而刘瑞瑞就是属于老师关注较少的“中间地带”(虽然我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一次很寻常的课间谈话,就是和班里几个活跃的胆子大的拉拉家常,内向的胆小的根本不往我跟前凑。她突然离开座位跑到我面前,主动问我分班考试她在班级里的排名。
“32。”
“那王晴呢?我们俩小学是一个班的。”
“和你差不多。28。”
“小学是我的成绩要比她好一点点。下次考试我要超过她。一定!”
“好啊。加油!”
我对此次谈话留有印象是因为,做了几年班主任,见识了很多很多学生在周记中,在家校联系本上,高谈阔论着理想,目标,情绪激昂的喊着口号,到头来只是敷衍了老师,欺骗了自己,大多数都是半途而废。主动跑到老师跟前,亲口对老师说出自己的目标的,刘瑞瑞好象是第一个!但我的心里也只是轻微的动了一下而已。毕竟,她还只是这样说说而已啦。我心里这样想。
接下来的日子,日复一日,工作是忙碌而琐碎,太多的事情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刘瑞瑞照样属于“中间地带”,历次大考小考在25名左右徘徊,和王晴不相上下。比入学考试小有进步,但还谈不上给我惊喜。
(二)
刘瑞瑞再次让我心中一动是在初一下学期的一堂政治课上,当时我们讲到“有意义的人生在于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个内容。我给同学们讲了约翰.卡达德的故事:
1942,美国洛杉矶郊区一个没过世面的15岁少年约翰·卡达德,把他一生想干的大事列了一张表,题名为“一生的志愿”。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索;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重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全球……”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到1985年,卡达德在经历上18次死里逃生的冒险和无数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已达到了其中的106个目标。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享有探险家的崇高荣誉,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
讲完后,我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目标。刘瑞瑞一下从座位上弹起:“老师,我的目标是超过我的同桌张丽群!”教室里一下安静无比。要知道,张可是我们班前3名的同学啊!我心里有个声音说:“淡定!这种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大喊一声口号过后却没有行动的学生我见得太多了。”但我不能把我的怀疑表现出来,尤其是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敢于说出自己的目标,这种勇气还是令人佩服的。不管她最终能不能实现目标,我还是希望她信念更坚定一点。于是,打破教室里出奇的安静,追问了一句:“你可以大声一点对全班同学再重复一遍你的目标吗?”
“我的目标是超过张丽群!”声音响亮又坚定。
教室里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在刘瑞瑞的带动下,又有好几个同学说了他们的目标。一年多后的今天,我回忆起来,他们说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因为他们自己也很快不记得了。只有刘瑞瑞,当初我带着自己的怀疑和经验主义的偏见,并没有太拿她的目标当回事,今天思绪再回到那节政治课,才感到那句话越发振聋发聩!
此后,上课也好,课间去教室也好,目光总是喜欢落到刘瑞瑞的身上,看她专注的听课,认真的作业,向老师请教问题,与同学热烈的讨论,我知道,我的目光里有越来越多的欣赏和赞许。
初一结束的时候,她考了第21名。和她最初的32名相比,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我为她高兴。我想,坚持不懈,到初二、初三,也许能进前20名,前15名,能到10名左右就是很了不起了。毕竟班里脑子比她聪明、基础比她扎实的同学大有人在,这些同学也不是吃素的,也用功着呢。刘瑞瑞要进前3,不太可能。
(三)
升入初二之后一个月,刘瑞瑞就带给我第3次心动,而且是一次极大的震动!第一次月考,张发挥失误,考了第17名,刘瑞瑞一跃成为第10名。她居然这么快就超过了张丽群,实现了她的目标!班会课,我号召同学们向刘瑞瑞学习。翌日,我读到刘瑞瑞在家校联系本上的一段话:“我考到了班里第10名,我很开心,这是我在这个班级取得的最好成绩,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但,还不能说我实现了目标。因为张丽群的真实水平是班级前3,只有等我也到了班级前3,才能说我实现了我的目标……”她的清醒、冷静和对最初目标的坚持令我动容。我不禁暗暗自责,我对她了解的太少了。我想,她会带给我新的惊喜。我期待着。
有一天,我在她的周记中读到了这样的句子:“我不过是一条小小的泥鳅,翻不了什么大浪,但是我在不停的翻,我希望能翻出我自己的浪花。”好一条顽强的小泥鳅!我似乎有点懂她了。
(四)
月考结束后又将迎来期中考试,考前一个星期,我明显的感到刘瑞瑞处于一种焦躁不安之中。我忽然意识到,由32名到第10名,对刘瑞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会给她带来成功的喜悦,会增强她的自信,可也会带给她巨大的压力啊。考场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月考过后,我多次对刘瑞瑞进行了表扬,可爬得越高,捧得越高,掉下来就摔得越惨。我想找她谈一次话,后来想,就让她摔一跤吧,这本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
果然,期中考试过后,刘瑞瑞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成绩揭晓的第二天,她在家校联系本上写:我没有时间伤心、难过和后悔,我要考班级前3,我要考重点高中,我要上大学!所以,我一定要马不停蹄,全力以赴!全力以赴!
没有考前的焦躁不安,没有考砸了的消沉抱怨,刘瑞瑞出乎我意料的快速平静下来,专注的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更认真,更勤奋,更踏实。预备铃响后,永远是她第一个安静下来;课间别的同学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她如老僧入定,埋头于书本纹丝不动;或者缠住老师、同学不放,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对付疑难问题。我还了解到,每天在家完成家作后,她还专门安排时间读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文科,从不间断。她在家校联系本上写到:“不管多晚多累,我都要求自己完成任务。我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优秀的,但我有着很多人都不具有的优势,那就是有的同学可能在埋怨学习的苦和累,而我则是在梦里都学习着”。还有“一个人的成功要靠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另一方面则是使命也找到了能承担起他的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向使命证明自己是一个能肩负起他的人”。或者“勇者无惧!只有勇者才会不断进取,努力的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哪怕是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要鼓起勇气,做最好的自己”诸如此类的句子。
当然,她有时也会抱怨:“王老师,你不要让我做政治课代表了。我的政治怎么每次都考不好?”或者“我努力了这么久,怎么还是原地踏步啊?”
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不要在冬天里砍掉一棵树》:一位父亲在冬天里砍掉了一棵枯树,因为这棵树树叶掉得精光,光秃秃的树枝也不断往地上落,一点活力也没有,肯定是死了。可到了春天却惊奇的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新绿的嫩芽,原来它还活着。
我会和她讲:你现在正在量变中,马上要质变了,可不能半途而废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冬季,但只不过是成长阶段中的一个冬天而已,耐心等待,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到来。
到了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刘瑞瑞已经名列第3。初二下学期的一次月考,第2名。刚结束的期末考试,第1名!很多原来比她优秀的人,比她优秀很多的人,都被她甩在了身后。她用了2年的时间,完成了从32名到第1名的飞跃!我脑海中浮现出8个字“马不停蹄,全力以赴”,我分明看到了一只兔子,一只用生命在奔跑的兔子!
一首《我是教师》的诗中这样写:“我是劳动者当中最幸运的人。医生是将生命带进世界的引导员,而我每天都可以看到生命的变化,看到一个个日臻成熟和美好的生命。”作为一个老师,能看着刘瑞瑞经历种种过程一路走来,真是我的幸运。教学相长,我也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马上,刘瑞瑞这只兔子就要跑进初三了,我希望用我的爱、智慧和信任做她奔跑路上的盟友和坚强后盾,伴着她一路跑过荆棘和险滩,跑向成功的彼岸!相信,这只用生命在奔跑的兔子还会跑出更多的精彩!